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崇祯拒绝上树 > 三百三十七 盐商的反击

三百三十七 盐商的反击

训练结束后,诸兵纷纷围到了本部主官身边。

“我们要写请战书,这次一定要跟着陛下出征。”

“陛下养我们这么久,这個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你要是抢不到任务,别怪我不讲义气申请去别的营。”

各营官压力山大。

皇帝亲征辽东,不代表老巢就会空了,总计六万军队,南京还要调来三万。

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请战书是必须写的。

十万大军,二百多个营,近一千个队,全部写了请战书,而且不约而同地写了血书。

摞起来有一人高。

皇帝招来赵率教,道:“枢相以为如何?”

“士气可用,出征者必勇往直前,然而留守者必然沮丧,陛下当好好开解一番。”赵率教说了很正确的废话。

“朕要是有办法,招你商议什么?”皇帝没好气地说道。

“臣无能为力。”赵率教低头。

皇帝翻了个白眼,召集诸营官队长,做思想工作。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是说偏袒,而是各有任务,真不可能全部带出去。

好在时间很长,可以慢慢开解。

留给盐商们的时间不多了。

各大盐场被盐商们包围了,大把盐引撒出去,一车车盐运出来。

大明是正统,不是后来的强盗政权,不可能说一纸政令把盐引作废的,更不可能直接抢。

任何一个正统政权都不可能直接强。

狗急尚且跳墙,何况财雄势大的豪商们呢,哪怕预期收益大于豪商们造反造成的损失也不能干。

所以盐商们兑盐,来者不拒。

但是,市面上盐价不但没有降,反而涨了五成还多。

先涨价捞一笔,等竞争对手入场,再降价击溃他们。

屡试不爽的竞争手段。

新盐法已经公布,但是还没正式实施,因此这种手段不道德却不违法。

保定城里,昨天盐价四十二文一斤,今天六成了四十四文。

翻了一倍。

百姓们每天都去盐店看价格,越看越绝望。

“陛下何在?”

“官府也不作为,真该让陛下来看看。”

“实在不行就去告御状,就不信治不了这帮奸商。”

怨声载道中,衙役们敲着锣上街了。

“官府运盐进城,十五文一斤,每户限购一斤,可往县衙购买。”

“朝廷提前开始银票兑换,有志于贩盐者,可兑换银票去盐场进盐,各承兑局有盐场分布以及交通图。”

往返循环,穿村入乡地叫喊,确保百姓们能收到消息。

一瞬间,各县衙被挤爆。

“大家别急,盐足够,正在运来。”

“各大盐场的盐堆积如山,朝廷正在安排车船转运,限购只是暂时的。”

“不要挤,不要抢,一个个来。”

衙役兵丁们努力维持着秩序。

普通百姓忙着抢购食盐,而小有身家且觊觎盐利的,则在忙着抢兑银票。

朝廷的信用值得信任。

即将作废的盐引都给兑换,更不要说刚刚发行的银票了。

张胜寒从天津承兑局出来,直奔天津盐场。

只见大门旁边有一间房子,挂着购盐处的招牌,前面排了好长的队伍。

都是盐商派来的,意图搬空盐场的。

这能排的上?

张胜寒犹豫时,有小吏迎过来,问道:“客官,可是来买盐的?”

“是。”张胜寒回道。

“敢问是银票还是盐引?”小吏又问。

“银票,打算买十两银子的。”张胜寒回道。

“客官里面请。”小吏躬身伸手邀请。

“那边那么多人……”张胜寒还是犹豫。

“盐引跟银票是分开的,不妨事,客官请随我来。”小吏解释了一句,引着张胜寒进了盐场里。

真的堆积如山。

从辽东到交趾,适合开盐场的地方都开了,加上井盐池盐,大明百姓们把自己腌了也绰绰有余。

不过盐场出盐只收银票,一两银子起售,一百二十斤。

其实百姓们没有认识到,朝廷通过盐价固定的做法,把铜钱价值也固化了。

张胜寒买了一千二百斤盐,无需自己买车马,直接找驿站租船走水路,八百里只要五天,运价五两。

也就是张胜寒没想着贩卖,不然自己搞条船,运费能压到两千斤二两。

还是挣个辛苦钱。

但对大部分小商贩,有稳定的辛苦钱就够了,这也是朝廷新盐法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