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西汉女人 > 第六十五章 家国天下

第六十五章 家国天下

第六十五章家国天下

刘邦赶到刘太公住处,一跨进门槛,就扑到地下磕头。刘邦一连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爬起来。

旁边的家令,不忍心看着刘邦磕头的样子,便走开了。

刘邦急忙走到刘太公身旁,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于是问:“刘太公,今天不是朝见您的日子,为什么要把我叫到家中?”

刘太公假装生气地说:“不是朝见的日子,就不能叫你回来?”

刘邦连忙赔礼说:“不是不是朝见的日子不应该叫我回家,只是有些好奇,为什么不是朝见的日子要叫我回家?”

刘太公还是糊弄说:“想儿子了嘛!”

刘邦讥笑说:“刘太公,说假话了!你刘太公什么时候想过儿子?”

刘太公更会装,说:“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儿子!”

刘邦说:“刘太公不要绕弯子了,有什么事,就直接说!”

刘太公说:“我是有点事情,想交代儿子去办!”

刘邦还是笑着说:“我就知道刘太公找我,一定是有些麻烦事情!”

刘太公装作嗔怒的样子说:“不要说得这么难听,只是小事一桩而已,没有什么麻烦!”

刘邦说:“刘太公,不要兜圈子了,只管说!”

刘太公说:“现在家里人都封侯了,你大哥家没有一个人封侯,这件事情你是不是要考虑一下?”

刘邦说:“刘太公说假话了,我早几年就封大哥为武哀侯,怎么能说大哥家里没有一个人封侯呢?”这时,轮到刘邦与父亲兜圈子了。

刘太公着急了,连忙说:“那不算,你大哥早已是死人一个,他那个侯不作算!”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说不作算就不作算?那是我给大哥封的侯啊?我说作算就作算!”

刘太公反问说:“我俩谁大?”

刘邦知道刘太公的意思,故意说:“刘太公,当然是我大!”

刘太公来气了,质问说:“怎么是你大?我是你老子,我比你大!”

刘邦绕圈子说:“刘太公,我是天子,是天下人的老子!你说我俩谁大?”

刘太公不服气地说:“你说的是天下,我说的是在家里。在家里,谁喊谁老爹?”

刘邦戏谑说:“刘太公,刘老爹!”

刘太公笑着说:“这就对了!既然你知道我是你爹,你就不绕圈子了,你今天当我的面册封你大哥的儿子刘信为侯!”

刘邦故意抓着脑袋说:“刘太公,这恐怕有点麻烦!封侯是要经过百官讨论,要是百官讨论说,刘信不能封侯,这就有麻烦了!”

刘太公不高兴了:“你个无赖,你在玩我?你封你二哥为代国国王,讨论了吗?你二哥能册封国王,你侄儿刘信就能封侯!”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不要生气,老人家了,生气伤身体!我照办就是了!”

刘太公说:“你打算封刘信什么侯?”

刘邦又取笑说:“刘太公,我封刘信什么侯?当然不是狗头,而是诸侯!”

刘太公哭笑不得,骂道:“狗头与诸侯又有什么区别?你这个无赖又在玩我!”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狗头与诸侯,当然有区别,而且区别大多了!”

刘太公又小心问:“狗头与诸侯区别在哪里?”

刘邦不想与刘太公逗乐了,便说:“刘太公,狗头,是狗身上的头诸侯,是我册封的高官,不是猪身上的头!”

刘太公还是小心问:“无赖,你这次没有玩我吧!”

刘邦说:“刘太公,我怎么敢玩我老爹呢?”

刘太公说:“这才差不多!不过,诸侯总得有个名称?”

刘邦抓着脑袋想了一阵,笑着说:“刘太公,就册封刘信为刮羹侯吧!”

刘太公也没有去想刮羹侯是什么侯,高兴地说:“只要是个侯,管它是什么候?”

刘邦笑着说:“刘太公,这下满意了吧!”

刘太公也笑着说:“这下我满意了!”

刘邦说:“刘太公,你满意了,我得走了,我还有公事要办!”说完,刘邦离开刘太公!

刘太公这时也巴不得刘邦早点走。刘邦一走,刘太公就赶到刘信那里,对刘信母子说:“今天,你三叔封你为刮羹侯,你们母子该满意了吧!”

刘信母亲一听,就拉下脸来,愤愤地说:“老爹,什么刮羹侯,分明他三叔还记得当年我当着他朋友的面用锅铲刮锅的事情,他三叔这是在取笑、作践我们母子俩!”

刘太公听了,埋怨说:“这个无赖,还没有忘记当年那档事情?真是个无赖!”转而又安慰刘信母子俩说:“管它什么侯,终究是个诸侯!我们不要计较那些!”

刘信母亲说:“刮羹侯就刮羹侯吧,但总得给块地方当作我们的食邑,让我们母子俩好安身立命!”

刘太公连连说:“对!对!我去找那个无赖,让他给块地方,让你们母子俩安身立命!”

五天后,刘邦又来朝见刘太公。

那时百姓有一个规矩,就是每隔五天,要朝见一次父母,给父母跪地磕头、请安。刘邦过去没有这样,现在做了皇帝,却很认真地遵守老百姓的规矩,就是坚持每过五天,朝见一次父亲。

刘邦这次来,觉得父亲有些不同。刘邦以前来朝见父亲,父亲都是坐在堂屋的那张太师椅子上。太师椅靠墙,放在正中间,父亲仰靠在椅背上,双手扶住两边的扶手,双腿微微向前屈伸,俨然一副太上皇的样子。而这一次,父亲却出门站在台阶上,手里抱着一把扫帚,自己往前走一步,父亲就脸朝着自己往后倒退一步。刘邦担心父亲摔倒,连忙跑上前扶住父亲。

这时,刘太公不动了,望着刘邦说:“皇帝,是天下的主子,怎么能因为我而坏了天下的法度呢?”

刘邦感觉很稀奇,尊敬地望着父亲说:“刘太公,今天怎么了?”

刘太公说:“你那天走后,家令对我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虽然是你的儿子,却是人主太公虽然是皇帝的父亲,却是人臣。怎么能让人主拜人臣!这样皇上的威权就不能体现!”

刘邦望着家令,对家令说:“你是一个懂规矩,讲规矩的好家令!”为了表彰家令,刘邦赏赐家令黄金五百斤。

刘邦对这件事情很有感触,专门为此拟了一道诏书。诏书说:“人之最亲的人,没有亲过父亲的,因此,父有天下传之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这是人道的最高法则。过去,天下大乱,战火四起,万民遭殃,朕身披铠甲,手执锐器,亲自统率士卒,救护危难,平定暴乱,封立诸侯,停止兵戈,休养百姓,使天下太平,这都是太公教训的结果。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没有名号。今敬尊太公为太上皇。”

诏书拟写好后,刘邦交给父亲,说:“请太上皇过目!”

刘邦的父亲接过刘邦递给来的诏书,惊奇地问刘邦:“皇帝,这次为什么不称我刘太公,而称呼我为太上皇了?”

刘邦说:“请太上皇看完诏书就知道了!”

刘邦父亲迅速看完诏书,不住地点头称谢!

刘邦说:“太上皇看后没有意见,我就颁布天下,让天下人今后都称父亲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