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西汉女人 > 第四十二章 固陵之败

第四十二章 固陵之败

第四十二章固陵之败

项羽东归后,按合约,刘邦应该西归,回到关中,但刘邦没有动,刘邦为什么不动呢?

刘邦不想在此时西归,而是想尾随项羽东去!

刘邦有这个想法,为什么不说呢?

这就是刘邦的老谋深算!

刘邦不想说出来的第一个原因是刘邦不清楚他的属下还是否愿意跟随他去冒险与项羽交战,从客观上讲,站在下属的角度讲,他们是不愿意再去与项羽交战的,他们中的部分人,从沛县起义开始,提着脑袋,打了八年仗,现在签了合约,按理,他们就可以分到一块土地,享受荣华富贵了!再去与项羽交战,一旦死在战场上,什么都没有了!

刘邦不想说出来的第二个原因是刘邦以沉默的状态让那些懂事的提出来。

为什么要让那些懂事的提出来呢?

这就是刘邦的深谋远虑。不西归,而东去,由别人提出来,就减轻了自己的压力,消除了阻力,增添了动力。这样就很少有人反对,即使有人反对,也不要需要他刘邦去做工作。那些提出这个建议的那些懂事的自然要去做工作。

有人也许有些担心,要是刘邦的这点心事,没有懂事的看懂怎么办?

这个不必担心,刘邦了解他身边的那些人!

项羽走了半个多月后,刘邦还是在广武涧边原地不动!

有人着急了!催促刘邦动身!

刘邦只是说:“慌什么?好好在这广武涧边休整几天!这个地方,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我们不能草草离开,要多呆几天,让我们享受着九死一生带来的太平!”

以后一连几天,不断有人催促刘邦西归,刘邦都是以同样的理由拖延!

张良、陈平等看透了刘邦的心思,相约去见刘邦。

张良对刘邦说:“我们在广武涧边休整了半个多月,应该有所行动了!”

刘邦明知故问:“应该有什么行动呢?”

张良说:“我们应该向东去,彻底歼灭项羽!”

刘邦疑惑地问:“我们有这个能力吗?”

陈平说:“今天我们占有天下大半,诸侯又都归顺我们,后方社会安定,战备物资储备充足,楚军疲劳又缺少军粮,这正是天亡项羽的时候。”

刘邦说:“将军虽然言之有理,但我还是认为不应该东去消灭项羽。因为,我们和项羽签了合约。现在合约还墨迹未干,我们就毁约,天下人怎么看我?”

陈平说:“合约是个好东西!大家无论办什么事情都想弄个合约。但真正遵守合约的人不多。对峙双方弱者希望写个合约,是把合约当成救命稻草。以这根稻草去牵制对方。强者也希望弄个合约,是把合约当成遮羞布,去欺骗弱者。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都不会遵守合约。合约只在双方力量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有用双方力量悬殊,合约还不如一张解手纸值钱!”

刘邦听后笑着说:“我们不遵守合约,天下人怎么看我们?”

陈平说:“我们遵不遵守合约,天下人怎么知道?就是我们有没有合约,天下人也无法知道!天下人不在乎我们遵不遵守合约,天下人只在乎我们是否能战胜项羽。我们战胜了项羽,天下人就会把合约不当回事。我们被项羽打败了,项羽就会煽动天下人,说我们不遵守合约。当年,楚怀王与天下人有约定,先入关者为王。汉王首先入关,做了关中王吗?没有!那时是项羽强,汉王弱,天下项羽说了算!楚怀王的那个约定,项羽就不把它当数!”

刘邦狡猾地笑了,说:“既然他项羽违约在先,我们也可以学他一回,未尝不可?”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经过刘邦这样一番演练,有反对东去的部属也不敢说什么了!

刘邦之后又准备了几天,带着大军尾随项羽东去!

行军路上,刘邦咨询张良:“仅凭我们现在广武涧这里的军队能打败项羽吗?”

张良说:“不能!汉王应该立即派人与齐王韩信和彭越联系,让它们带着部队一道追击项羽。汉王由西而东,齐王由东向南,彭越由南向北。三股大军从三个方面包抄项羽,就一定会打败项羽。另外,还可以派人与淮南王英布联系,让他在南面堵截项羽南去。这样就形成了从四面包抄项羽的态势,让项羽插翅难飞!

刘邦说:“就按你说的去办,你去督促!”

项羽离开广武涧,行军速度缓慢!

一方面是疲惫之师,纪律涣散,失去了战斗力另一方面是项羽有心思。项羽担心刘邦违约,不但不西归,反而会尾随他东来!

项羽想,得提放刘邦这种言而无信的小人!

不久,刘邦果然随项羽东来!

项羽为了试探刘邦,一路走走停停!

刘邦也是走走停停,一直尾随在项羽后面!

项羽估摸,刘邦在等援兵!

项羽原先打算,离开广武涧后,经陈留、外黄,再到都城彭城。现在刘邦尾随而来,再继续向彭城前进,就会落入刘邦的四面包围之中。

刘邦由西而东尾随而来彭城的东面,有齐国的韩信彭城的北面,有赵国的张耳彭城的南面,有梁国的彭越。自己继续往东,朝彭城而去,就只有死路一条。

项羽带着部队在陈留逗留了几天,并在这里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上,项羽分析了楚军所处的劣势,准备带军向南去阳夏。然后经阳夏、固陵、垓下,到安徽,经安徽灵璧过江东,重回吴中老家,再做图谋。

项庄提出反对意见!

项庄说:“项王这样的行军路线,无疑是一条溃败路线。路线太长,中间变数太大,恐怕难以到达家乡吴中。即使九死一生到了吴中,我们又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项王当年与叔公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横渡长江,横扫天下,如今又有几人安在?”

项庄的话刺痛了项羽的心!

项羽知道,在山穷水尽时回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

项羽想到,当年雄霸天下,带着千军万马回楚国的情形,是何等威风!此番情景回江东,项羽确实无奈!

项羽对项庄说:“此情此景,我也不想回江东,但我们不回江东,又能到哪里去呢?”

项庄豪情万丈地说:“尽管最近两年,我们损兵折将,我估摸,我们还有四十万大军,我们就带着这四十万大军杀回马枪,让他刘邦死无葬身之地!”

项伯反对说:“现在部队缺衣少食,士气低落,回军与刘邦交战,我们毫无胜算。”

项庄说:“是输是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什么事不去做,怎么就知道我们就不行!古人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冒死一搏,打刘邦措手不及,应该胜算很大!”

项羽犹豫不决!

项它说:“我们现在没有了冒险资本,比不了当年,当年,项王三万骑兵,杀得刘邦五十六万大军落花流水。现在势位易人了,我们谨慎行事为好!”

项庄主张杀回马枪,项伯、项它两人主张谨慎行事,实际上是二比一,项羽在自己举棋不定的时候,选择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否定了项庄杀回马枪的主战计划。

剩下来的问题时讨论如何谨慎行事?

项羽说:“经陈留、外黄到彭城的行军路线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改变行军路线。”

项伯说:“现在只有三条路。往西、往东、往南。往西是回头路,也就是刚才项庄说的杀回马枪,与刘邦交战。这条路线已经否定。往东是到彭城,项王也不同意。现在,我们只有往南一条路可走了。”

项它说:“往南是英布的淮南国。英布在淮南国经营了好多年,我们要是与英布交战,也是困难重重。”

项庄说:“不管往哪里走,我们当下是要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往哪里走,也走不下去!”

项羽说:“现在我们无需再讨论了,我们现在由陈留往南,到阳夏,直至淮南国。到了淮南国去找吃的,找穿的,实在解决不了将士们的吃穿问题,就直接去找他淮南国英布要。我想,当年他英布跟随我南征北战,我对他也不差。最后分封天下时,我封他英布为九江王,九江是天下最好的地方。他英布想想这些,也应该管我们的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