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活在明末夹缝中 > 第四十章:百态浮生

第四十章:百态浮生

定襄县城。

黎明时分,炊烟渐起,人影络绎,喧嚣入城池。

三街坊,是由一条长街组成的民坊,后来巡抚大人带兵进驻定襄,大量灾民无处安置,官府组织人手在原先的街坊之上,进行了重建,一条街变成了三条街,在按照新的户籍登记划分之后,便有了三街成一坊,一甲治千户的新坊诞生!

河南灾民在此地落了户,巡抚大人给大家找到的生计,分了荒田、招了新兵、入了工厂、做了买卖。

反正三条街比原先的一条街更加忙碌。

最初,城中老城民对于这些外省来的灾民很是仇视,总觉得像是占了他们什么利益一般。

但后来,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家在一条街上做买卖,或者在一个矿上做工,进了同一个作坊,分到了相邻的耕地,相互之间有了交流。

今日老李帮老王开了下铺子,明日老张帮老贾修了下铁犁,后天大家坐下来吃吃酒唠唠嗑,再后来便有了你家儿子长成,我家闺女未嫁,便凑成了儿女亲家。

一晃就是半年,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倒真的有了情分。

加上甲长、里长、组长不断调和,官府鼓励大家相互帮扶,对于热心助人者还帮助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

如此一来,三街坊变得远比之前的一条街更加和谐。

清晨。

李婶端着水杯出门倒水。

新修的下水道很方便,不定期有人打扫清理,每日早上洗漱后的脏水都会倒进下水道。

李婶来自河南林县,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汉在发大水的时候,为了救人死了。

家里死了顶梁柱,本来就是一件很绝望的事,再碰上田地被淹,房子冲垮。

李婶一个妇道人家便没了主神。

恍恍惚惚带着三个孩子往山上逃,后来随着乡亲一同乘船来到了山西。

在原先的想法中,李婶绝望了,三个孩子虽然都不小了,但除了种地,真没什么能活的技法。

李婶想过很多种以后艰难度日的办法,但是身在异乡,到头来似乎只有把孩子贱卖给有人人家做仆人才能让他们活命,至于她自己,早已想好了后路,不外乎是跳河随老伴一起在地府相会。

但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一场大灾之后,反倒有了好日子。

李婶端着脸盆,倒水的时候,又想起了自己的老汉,死鬼、要是你能多撑两天,说不定就能过上眼前的好日子了。

隔壁,张大嫂推开门走了出来。

这是本地人家,如今做了街坊倒是关系很是融洽。

“大嫂,有啥帮忙的吗?我让旺财上工之前给你搭把手。”张大嫂很热情,邻里之间相互搭把手已成了家常便饭。

“他张妈,没啥,你赶紧让旺财上工去吧,别耽搁了时间。”李婶摆摆手,旺财是张大嫂的儿子,憨厚老实,是个实诚的孩子。

“还是你家旺财省心,找到一份好活计,做了威风凛凛的巡检还离家近,不想我家那三个,白养一场啊!”李婶看着出了门的旺财羡慕的说道。

张大嫂摇摇头:“李婶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老大从了军,听说如今已经是个班长,在军队里是个官,老二跟着商队跑商,小女儿不用钱就能读书识字。看看周边,像你家这样的可不多,还是多生几个孩子好,可惜我这肚子不争气,只能指望我家旺财赶紧成家,多给我生几个大胖孙子。”

“旺财这年纪倒真是该成家的时候了,如今当了巡检,可是羡慕人得狠,我们老乡里倒是有几个姑娘家年纪般配,人样子也好,改天不如你随我你瞧瞧,有看上的直接上门提个亲,不就早点能抱孙子了?”

两个妇人倒是成天闲情,家里没什么人,大早上的坐在门口就开始唠起了嗑。

街道上,一家家商户开了门,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每一天都有奔头,每个人脸上都少了以往的愁苦。

在这里,大家找到了归宿。

归宿不是家,而是能让你有心劲努力,睁眼就能看见伸手就能摸着的好日子。

定襄城,每个人都过得比以前好,这便是归宿。

像定襄城一样的城池很多,但除了山西,大概没有几座能让大家温饱穿暖,知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