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科幻灵异 > 团宠大小姐马甲又掉了 > 第285章 同学会

第285章 同学会

几个人几乎家底不算太富裕,都只能算是中阶层人家的孩子。

家里大都是因为运气好刚好碰上一些机遇,然后意外得了些财富。

算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暴发户,毕竟都是家里事业因为一些事情突然就发展起来了的那种。

还有少部分家底虽然殷厚,但却是家里并不被看好的孩子。

是那种和同阶级家庭孩子,他们又看不上,但是要她们和其他普通阶层的孩子玩,她们自己又不愿意。

正因如此,便抱团取暖,总是聚在一起。

而且仗着自己家做点生意,有点小钱,加上其中大部分人的家教其实不算好,出生在这种家庭的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和和朋友相处的知识。

想要其他人的关注,但又不懂得正确的方式,只学会了打架抽烟欺负同学......

甚至这些不知道从何学来的陋习还成了她们每天的日常操作。

但她们的内心其实是不愿意如此下去的,她们也想和其他名媛们一样,偶尔一起喝个下午茶,吃点点心,再逛个街什么的。

但是她们的身份在名媛圈内就是不受待见的,没有哪家的大小姐会愿意自降身价来跟她们相处。

想要真正融入京城名媛圈,她们必然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即便是等着后面家族势力逐渐发展稳定起来了,这种固有观念还是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谈到她们,最先想起来的一定还是她们家是突然暴富起的家。

谈到她们,就会被扣上一顶暴发户的帽子。

想要尽早的融入到圈子内,最好的办法就是圈内人的引荐,这是在任何圈都适用的法则。

最好还是身份地位都不错的人引荐,可是这个办法又何尝容易,哪家的千金会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除非有例外......

正巧,当时的顾柔就是那个例外之选。

她们需要有人帮忙引荐,也就是带着她们一起参加些聚会什么的,而顾柔需要一个人美心善的名声......

本来是该一拍即合的事情,可坏就坏在这群人的名声实在太差了。

这样的典型坏例子,顾柔自然是避得紧,不说成为好朋友了,就是平时碰着了也不愿意打招呼,都是敬而远之。

也可能正是因为当初顾柔对她们的讨好视若无睹,甚至夸张来说是避如蛇蝎,这种行为让她们也确实是有些下不来台。

要不是顾柔身后是顾家,而她们的家族根本惹不起当时的顾家......

否则,即便是顾家再怎么宠爱这个宝贝女儿,那顾柔也绝不会这么容易的平安度过她的高中三年。

所以在顾家没落后,第一批冲去拉踩顾柔的也是她们。

至于为什么对顾辞有这么大的恶意,顾辞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得罪的人太多,实在记不起来这几个人的事情。

再者,以这几人的尿性,因为顾柔的事情迁怒她,或者无端生事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这类无事找事类型的,顾辞直接就是懒得去搭理。

何况,穿的衣服寒酸?

顾辞扫了眼自己的穿着,嘴角微微翘起。

几个女孩被顾辞笑得有些莫名的慌乱,怎么感觉这顾辞笑得有些那啥的感觉。

几人感觉周身弥漫着寒意。

因为那几个女生的声音也不小,吸引起了这一层好些人悄咪咪的围观。

虽然几人莫名有了些怯意,但现在被人看着,也没有那个脸直接离开,于是继续道,“本来就是,一身穿着又看不出来是什么牌子的,设计风格看着就不像是大牌子。”

说到这里的时候那女孩还昂着头,这点她肯定是没有说错的。

虽然刚看到顾辞的时候也有点被顾辞身上穿的衣服吸引,衣服设计和碰色设计都很不错,确实挺好看。

但是谁管这衣服好不好看啊,就是再好看的设计,不是名牌的那不就是地摊货,都是在给家族丢脸。

这么大胆的设计,一般的知名品牌可做不来。

所以顾辞身上这一套,要么是地摊货,要么就是高级一点点的地摊货。

本质上都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中间的女孩想着,手摸了摸自己身上穿着的墨绿色礼服,昂着头骄傲极了。

她身上这一套可是他爸花了大价钱买下来的。

壹禾的独家设计礼裙,那女孩故意转了转裙摆,有意无意的露出边角处作为装饰的暗红蔷薇。

“哇,薇薇,你这裙子上的蔷薇花......这不是壹禾的标志吗?你这条裙子居然是壹禾的!但是这套好像没见过啊?”

“你懂什么,壹禾是会接私人订制的,薇薇穿的一看就是订制啊,怎么可能会让你见过。”

其他几个小伙伴果然很是捧场,把女孩夸得人都飘了,半天找不着北。

“那是当然,这条裙子就是我爸让壹禾的人给我专门设计的,还是壹禾那位首席设计师的稿子呢。”那女孩露出的神色里很是骄傲,显然是对其他人的捧场很是满意。

随即话音一转,“毕竟我们家可和某些家庭不一样,我们家对服装上还是有些讲究的,穿杂牌子会很不舒服,还会过敏。”

那女孩说着,眼神却落在顾辞身上,上下扫动,隐约透出嫌弃。

“顾同学,你这身上......穿的是......”

其中一个女孩说着说着就顿住,好像十分不好开口的样子,面色上带着假意的惊讶。

“这......这不会是地摊货吧!真的没有想到顾辞同学你现在的处境已经这么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