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1984我的小说时代 > 第137章 徐勀的“喜讯”和方兴松的喜讯

第137章 徐勀的“喜讯”和方兴松的喜讯

“德华,听说你去领奖了?”

方兴松一上来并没有说他的事,而是先祝贺侄子获得荣誉。

“这个事,我帮你报道一下。”

“那就多谢松叔了。松叔找我有什么事?”

“嘿嘿,你猜猜看?”

方兴松心中盘算,无非就是几个选择而已,按照时间点,有可能是盘下一家报社:“松叔,恭喜你掌握一家报社!”

“哈哈,不对。”方兴松得意的说,“操盘手中的股票已全部出手,收获非常丰厚!”

方德华恍然大悟。

玉郎国际上市也将近半年,涨幅接近快20倍,操盘手早就开始陆续卖出。虽然没在最高位,但也赚得钵满盆满!

在二级市场买入的股票,陆陆续续吸收了几千万的股票,最后总价值约莫两亿左右。

也就是说,光操盘手经手赚的利润就有一亿多点。

方德华投入的资金更多,净赚了六七千万港币。

另外,上市之前,两家手上花两千万买下的一千万价值的股票,变成将近两亿的价值。

方德华脑海里的信息告诉他,港港今年股灾发生的时间在十月份,也就是说,股票上市超过一年了,到时候他们可以慢慢退出。

用方兴松的话说:“我爸看到这个暴利时,几乎都想将战略转向金融。不过他们两个对于这笔利润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扣除买报社及启动的资金,莪爸想将剩余的资金投入内地,围绕服装产业进行投资建厂,想打通上下游。”

“我哥则想投资科技产业和电影产业。他今年看到你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后如此赚钱,对文娱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于科技方面就是被你之前的手机外观设计所吸引的。”

方德华笑着说:“那就是说钱还不够呗。”

“我们又不是那几个大家族,没有那么精力与资本进行多战略发展。得了这么一笔横财,已经是财神爷高看一眼。德华,你有啥建议?”

方兴松急着打电话过来,一则是报喜,二则也想从这位神人口中问出一些信息,用于确定未来的方向。

这笔钱捂在手里,实在让人眼红。

“既然亮叔想从事科技行业,那就做呗。反正你们港港的科技产业不都转移到内地?内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科技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服装行业也是如此。”

方兴松听完很无语,这不是双头并行么?!

正想说话,就听到方德华继续说:“我那笔钱你帮先存银行,到时候有用。另外,取500万港币,以漫画社的名字定向捐赠竖县的教育事业,用于建设小学教学楼。”

至于文娱,方德华没提及,这是一个风险大的行业,尤其是进入90年代之后。

不过,倒是可以成立一家文娱投资公司,专门投资自家小说改编的电影。

“好。那我们也拿出八百万港币,共同助力家乡的教育。”

听到方德华的举动,方兴松也立即拍板做主。

“现在有了钱,我们准备盘下一家报社。德华,你的小说准备好了没有?”

“还没,不过我已有计划。现在都快过年了,怎么也得三月份才行动吧?所以放心吧,到时候一定有。”

方德华信誓旦旦的肯定,让方兴松多了几分安心。

“对了,松叔,你们今年回老家过年吗?”

“应该不回,怎么了?”

“不回的话,你帮我买一个轮椅,寄到燕京去。我给你一个地址和人名。”

方德华将石铁生的地址说出。

“还有,松叔。我建议到时候报纸上弄点不一样的栏目,比如连载内地作家的名篇。如同前年《明报》的做法一样,不过到时候报社可以直接联系相关的作家。我这次上京,认识不少名家,他们的作品非常有感染力,极具个人特色。”

这个建议得到方兴松的认可:“这个栏目不错。到时候你推荐一些国内的名作。”

方德华也是突然奇想,若方家掌握了一家报社,这算不算是以权谋私?

不过能为内地的作家多增加一些稿费和知名度,这还是可以的。

----------------------------------------------------------

当天晚上,方兴国、方兴军、兴业几人就品尝了二锅头。

桌上,方兴国对他们说:“军哥,阿业,年后茶厂招人,我到时候推荐你们两个进去。”

两人非常高兴,连连举杯庆贺。

刘梅梅总结说:“德华获得两个大奖,你们解决了工作问题,我们这大家子三喜临门啊!”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非常感慨。

前些年,这三家还过着苦巴巴的日子。

自从侄子开始写作之后,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摘茉莉花是辛苦,但收入有了下限,比之前稳定得多。而且,年底的时候村里还有一笔分红。

趁着酒兴,方兴军和方兴业终于不好意思的开口:“华仔,我和你业叔打算今年盖个新房,但是还差点钱,你看……”

“恭喜军叔、业叔,这是好事。还差多少?我给补上!”

其他两位叔娘见状,心中终于安稳,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方德华喝了一杯酒后,想了想说:“房子的钱我全部借给你们,你们手头的钱先留着。攒够之后,可以考虑县城里的房产。”

见几人露出疑惑,方德华继续说:“我让你们买的是靠街的自建房,一楼可以作为店铺的那种。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经济发展很快,以后咱县城的经济也会越来越好。有了这些店铺,你们就可以收租了。”

方兴军和方兴业心中盘算,等上班之后有了工资,再加上每年摘花的收入、村里的分红,攒个一两年应该就没问题了。

他们想到侄子说的县城的楼房,心中非常火热,至于租金,他们现在还看不上。

因为这个时候的租金还是太低。

等进入2000年之后,他们才意识到真香!

一铺传三代!

等酒席散了之后,方德华才对方兴国说:“国叔,你制茶技术学得如何?与厂里同事关系处得如何?”

“七七八八吧。不过与同事们的关系都还不错。”

茶厂里对这位作家的亲叔、又有港港亲戚的人非常“热情”,方兴国因此人员非常好。

方德华点点头:“国叔,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拜在谢师傅门下。”

前世,谢师傅是茉莉茶的非遗传人!

若是能成,到时候开茶厂就可以挂一个非遗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