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再启风华 > 第97章 必为之计深远

第97章 必为之计深远

朱祁镇微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道“祖母您也应该明白我家以藩王入继大统,太宗更是深知藩王一旦权大其祸害之重史书不绝,故此一直都在施行削藩之策。可如此一来就有了另一个难题。”

太皇太后打断道“都已经削成这样了,你还要继续削藩?”

朱祁镇继续自顾自的道“这个难题就是供养问题,既然已经削了藩王之兵权和政权,自然就要给予更多的经济补偿,如此却是将太祖子孙当成了猪在养,若是有朝一日遇到揭竿而起的话,太祖皇帝遗留下来的血脉难道就要如同猪仔一般任打任杀吗?可是问题总要解决的,麓川之事就是孙儿给的答案,只要襄王叔能够于麓川站稳脚跟,并继续发展,孙儿以为此策未尝不能成为削藩之策的。”说完朱祁镇看了一眼太皇太后,然后才道“且没有不败的王朝,让这些藩王外出就藩,一旦子孙不屑,中原传承断绝,也可由这些外出就藩的藩王再度延续国祚。”

当然,朱祁镇还有一点没敢说,那就是“为王前驱”,说白了在朱祁镇眼里像是麓川,安南,吕宋这些地方未来必然要被掌握在中央手里的,但是呢现如今中央又抽不出手来处理,或者说占领这些地方,与其让这些地方空着然后百年后被西方殖民者占领,不如让这群藩王过去占着,等到中央消除外患之后,以这群藩王的性子,寻几个错处然后把他们打发到更偏远的地区也不是不可能的。理由朱祁镇都想好了“某藩罪大恶极,残暴虐民,实有负太祖血脉之贵重,当以国法严办,然亲亲之道亦是天道,朕岂因血脉之亲不屑而不拯之乎?特发大赦,因国法之重没收其藩,因血脉之亲,令其另责新地建藩立府。”如此一来中央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一片熟地,等到了能够统治的极限之后,就可以放弃这样的政策了,而且等到了那个时候,相信这群藩王们一定会重新觉醒太祖血脉之中的奋斗精神的。

当然了还有一点是朱祁镇内心里不愿意说的,那就是一旦这些藩王就藩到这些地方,就必然需要汉族人口充实当地,否则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民族融合,所以藩王就藩根本不是一个人带点兵过去打几仗就算完了的,所以国内的藩王一旦移藩就是这个极大的工程,同时朱祁镇还会恢复他们的三卫,并且允许他们再多组建三卫兵马,还会允许这些兵马带上家属一起跟着前去藩地,如此一来就会解决大明王朝另一个病根--流民。

朱祁镇绝对不会允许藩王们招现役士兵的,但是各卫所子弟,尤其是无法继承衣钵的次子,以及每年将近百万的流民就是朱祁镇准备塞给各藩王的新手大礼包了,仔细想想,一位藩王就藩,首先要带走他的三卫人马,就这就已经是一万人了,再带上他们的家属,基本上就有五万多人了,然后再招聘流民组建新的三卫,那么就又是五万多人,不仅如此藩王就藩肯定也需要谋士和读书人帮衬,那么那些科举失败的不就可以被招徕了?这就又是一大批人

如此一来只要就藩不断,流民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如此一来伴随着大明出生以来就有的病根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解决掉。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而且如果太皇太后这里无法说通,一切的想法和办法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而太皇太后本人的战略眼光也是极为敏锐的,朱祁镇虽说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打算全部说出来,可也提出了不少了,所以太皇太后仔细的思考了一番后这才道“用的好了自然是长久之策,甚至能解决很多前面的问题,可要是用的不好了,那可就又是一场靖难啊。孙儿你可想发了没?”

朱祁镇点头“祖母,孙儿有信心的。”

太皇太后闻听此言悬着的心也算是落了回去,然后她有些疲惫的挥挥手道“你也回吧,你襄王叔的事情容我再三思三思。”

朱祁镇点头应是,然后就缓步离开了小祠堂。

在离开慈宁宫后,朱祁镇对着王振摆摆手,然后道“大伴,给襄王叔去信,再次把重要问题传过去,让襄王叔速速进京,太皇太后这里的确需要襄王叔力挽狂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