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 第157章 跌跌撞撞(十一)

第157章 跌跌撞撞(十一)

四月初七傍晚时分,郑直一行在藁城四公渡下船,孙汉主仆,甄二郎夫妻则继续乘船北上。

孙汉虽然把徐琼玉一家子送到了郑直家,不过却是真定府城内,郑直新买的院子,跟他家就几步道。因此并不在这里下船,而是直接回真定。

原本郑直是打算安排甄二郎夫妻去廉台堡,以便他就近照顾的。奈何有了老郑直那腌臜事,郑直决心戒色。于是将夫妻二人安排去府城,孙汉自告奋勇,要负责给二人寻找落脚点。对此甄二郎感恩戴德,甄娘子逆来顺受,既不失望,也不欣喜。

因为天色已暗,众人又坐了许久的船,干脆借宿在南渡口附近的榻店。得知是郑家人,还是郑状元那个不争气的解元侄子,榻店东主立刻腾出了一处小院给众人使用。

“俺咋瞅着甄娘子像是要哭哩。”刘三低声嘀咕一句。

朱千户瞅了眼对方,刘三立刻闭嘴了“赶紧找马,回去给家里报信准备着,顺带着让总旗他们带人过来。”

刘三苦着个脸,应了一声,走了。郑直坐船反应不小,他也没好多少。哪怕从小在滹沱河里游泳,此刻也感觉脚下无力。可没法子,谁让他嘴贱。赶忙转身就跑,生怕脚步慢了,又被编排了别的活。

朱千户笑骂一句,安排贺五十守门,齐彦名,邢老大等人巡夜之后,来到了正屋向郑直汇报。

“就这么着吧。”郑直躺在竹榻上,百无聊赖的放下《水浒》。过了十多日,他的腿已经消肿了,可以下床慢慢的走一阵了。可是要想好,怎么也得养几个月。因此,眼下他除了看书,哪也去不了“等明日回了堡,你们几个分拨回家瞅瞅。对了,百户,总旗他们这段日子也尽心尽力。这么着,百户,总旗,老田,韶哥,勇哥,一人二百两,小旗,刘六,刘七,庞文宣一人一百两,其余的弟兄一人五两银子。”

朱千户应了一声,有奖有罚,才能够激励人心。这次他们跟着郑直也算做了些事,可留下来的人只是没有机会,而不是胆怯。当然,郑直一口气就撒出去小八千两银子,还是让朱千户替他心疼。

“得了,得了。”郑直反而洒脱“俺花了这么多银子,难不成,还换不来千户一个笑脸?”

朱千户无可奈何“俺们就是尽了本份。”

“打住。”郑直直接道“这跟你们尽不尽本份没关系。忘了?这是俺在墙外亲口允诺的。倘若今日俺不兑现,下次俺要是再让你们办事,谁去?”

朱千户想都不想就道“俺去……”

“出去。”郑直刚刚还觉得他的理由足够强大,能够让朱千户老老实实闭嘴,却不想这厮直接拆台。

朱千户憨憨一笑,退了出去。只是没等郑直琢磨清前几日老郑直那些颠三倒四的话,这厮又跑了进来“五郎,边监生来了。”

“哦?”郑直赶忙道“快请。”

朱千户出去后,不多时,就引着边璋走了进来。看到郑直双腿打板,边璋赶忙问“师弟这是何故?”

“被人打了。”郑直故作轻松“先撒石灰,然后拿棍子打。”

“何至于此。”边璋听的瘆人“你不是带着朱大郎他们吗?”

“不可说,不可说。”郑直含混回了一句,岔开话题“师兄咋在这?”

“俺有位表亲成亲,这不去吃了顿喜酒,刚刚回来。”边璋也是机灵的,立刻想到了关于郑直喜好的事上。

随着郑家老太君大办寿宴,藁城关于郑家人,尤其是郑宽、郑直叔侄的传闻渐渐多了起来。而在京师特立独行的郑直,自然更加引人注目。当然大部分都是丢人的事,比如讲七元会,比如风流成瘾,比如大言不惭,比如自甘下流等等的。

边璋对此大部分是嗤之以鼻,唯有这风流成瘾,捉摸不定。毕竟郑直少年成名,他在的时候没有发生,并不代表,离开后就没有发生。况且,从郑家传出来的,郑直上次回来,带了两车女人,一车自用,一车送给了好友孙汉。前一阵,孙汉又把那一车女人给退了回去。如此伤风败俗,惊世骇俗,边璋也拿捏不定了。

“对了。”郑直道“师兄可晓得隆兴观那边具体情况吗?俺刚刚回来,离家小五个月,好多事还不晓得咋样。”

“开春就动工了。”边璋晓得的也不多,毕竟没有亲身参与,不过大概情况还是清楚的“开始讲只是重修一处三官殿;可清明过后,就传出真武殿和元君殿也要重修;前几日令叔传来消息,升了春坊右中允,可能还要修文昌殿。朱四郎带着人在那边监工,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俺叔升迁了?”郑直一听很高兴。

“讲是《大明会典》修成,主上钦点。”边璋向京师方向拱手。

“哦。”郑直如法炮制,同样朝着京师方向拱手,以示尊敬。他突然感觉谢阁老人不错,这《大明会典》早就开始修了,原本没有郑宽啥事,是人家在去年拉着郑宽去校书的,此等恩情可不能忘“皇恩浩荡啊。”

“还有就是令兄郑希贤郑秀才过几日就成亲了。”边璋等郑直唱念做打来了一遍后,又道“定的是朱指挥家的大小姐,另一位郑朝望郑秀才定了神武右卫崔指挥家的小姐。”

“希贤?朝望?”郑直不确定的瞅着边璋。

“二位秀才的字,就是师弟家的八郎和九郎。”边璋解释一句。

“原来如此。”郑直恍然大悟“在下也取了一个字,名‘行俭’。”

“行俭?”边璋想了想“精行俭德?”

“始终学识渊博。”郑直赶紧道“正是陆羽《茶经》中的精行俭德。”

“好字。”边璋赞了一句"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吃过晚饭,郑直又继续和边璋聊到深夜,总算对整个真定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整体来讲,真定果然大有可为。于是临睡觉前,郑直邀请边璋帮他另起炉灶。

东门号已经被长房,二房盯上,郑直原本也没放在心上。可是听了边璋讲的那些,他隐隐感觉,之前想的简单了。这才决定防患于未然,之前郑直是不在意这些旁枝末节,可如今他要准备盘踞家乡,就不得不小心了。

边璋并没有立刻答应或者拒绝,而是提出考虑几日。郑直自然不会不满,也不会催促,满口答应下来。

第二日一大早,刘三带着朱总旗、刘六、刘七还有十多个护院赶了过来。

“只好如此了。”郑直有些无可奈何。因为郑健成亲在即,所以祖母还是在上月跟着大伯,三伯去府城了。如今廉台堡是六婶当家,十嫂快生了,也没有跟去。至于那两个只长肉不长脑子的,自然还老老实实的住在老太君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