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丫丫传记 > 第136章 至930页

第136章 至930页

在摇晃不停地车厢里,娅琴以老熟人为契机很快就把考察组成员的活跃性给调动起来了,她首先以艰苦朴素的中方翻译做起了文章:“刘专员的朴素作风也在您的身上尽显无疑。”她大方地扶正军帽,尔后又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腰间的皮带说:“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初来乍到的一位地质专家开了口,其他同志也就闲不住了:“你们女人都喜欢这样的穿戴吗?”“对,”翻译指了指胸前的白底小方块说:“除了没有这个标志。”

另一位考古专家不以为然的说:“我认为不该是这样,天底下哪有不爱美的女人,你们中国女人自古就爱穿旗袍,穿旗袍的女人那是很美黛”他把最后一个字的音符拉的还很长。

另一位附和着:“是的是的,画里画的就跟飘起来一样,好看极了。”大辫子翻译看了一眼娅琴笑得相当可人就对他们做了解释:“穿军装的女人和百姓是有区别的。”“哦——?”一个个拉长声过后,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你们这里有没有舞会和……”他做了一个一饮而尽的动作。

另一位随后就用灵活的十指做出拉动手风琴的样子说:“也有篝火晚会吗?”“有,你们想要的这儿都会有!”娅琴眼见考察组成员的提问有些出格,她担心万一继续跑偏的话会给对方带去不愉快,便及时改变了方式,对自己一方人员说:“这里期待着你们的到来,他们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起哄获得的快乐完全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乡的周末,两个女人也都心照不宣地露出了说不出滋味的别样笑颜。

汽车拐入了利洛列夫大街以后速度便放慢了许多,道路两侧的俄式建筑底层一家挨着一家布满了特色不一的商铺,原本宽敞的道路被横七竖八停在那里不守规矩等客的人力车与穿梭来往的行人混在一起,拥堵也就不可避免了;开小车的司机探出头来骂骂咧咧不停地长按喇叭,这对于习惯了无动于衷行走中的长马褂、花棉袄、黑礼帽、裹着红、蓝头巾和趾高气昂的大鼻子们来说起不到一点作用,就是毫不理会。

欢迎会场安排在上马不久的一家机械制造工厂的礼堂,邀请前来助兴的不仅有地方官员,还有相当一部分首批前来这里帮助重振经济的苏联工作者,工人文艺表演队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说与会者的发言令人振奋,掌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那么,表演队的压轴保留节目《庆丰收》则把人们的喜庆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境界,流连品味、复思无穷。

考察小组的工作日程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平均每天都要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厂或单位,晚上还要聚在一起进行汇总讨论,所以,刘会长还是尽可能挤出时间在傍晚时分以个人身份来到他们中间与大家共进晚餐,其目的也包括想和娅琴同志能够单独说上一些莫名其妙的那些话,今天他就是特意从大老远的地方赶过来的。

虽然他已经与她交流过无数次,那些能够触发心跳的念头还是让他骨鲠在喉,组成完好的精华妙语含在嘴里就是开不得口,究其原因,除了老王的工作做的不够彻底,就与这帮年轻人问个不停的新奇内容不无关系,毕竟娅琴要为他们不断地进行翻译。

眼看着为期十五天的考察时间就要过半,老刘的心里那个挠不着地猫抓滋味别提有多不耐受了,见了面还得装出一本正经的笑脸;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俩有过一次纯属私人的单独交流还被敏感问题给占用了,虽然她问的是大大方方:“您不是说我弟弟要去看我吗?”“是啊,他先前是这么对我说的,可这年头事事变化的也都挺快,住守在丹东的一批部队被编入了志愿军行列,很有可能他也随部队去了朝鲜。”

“我儿子也在帮助朝鲜人民,他是一名中校飞行员,还负责培训过你们的飞行员”她的神采飞扬一点也不夸张。

刘思敏当即就用极不平常的表情一字一顿地紧紧盯着她说:“你,真的很了不起!”尽管眼下他还不知道她的儿子姓甚名谁。

这么一来,燃烧在胸腔里的那股想要和她单独在一起的激情欲望就变得更为强烈了!如果办公室的大门不是敞开着。由于纪律方面的约束,他是不能向一名外来女性提出在夜晚独自会面的约定,只得怡然大方地继续兼顾着自己的颜面。

好不容易等来了明天的休息(星期)日,偏偏又被要事给缠住了,好在娅琴也因大弟弟的事憋得不能再等,便在饭厅共进晚餐时当着众人找了个理由向他提出了要求,这一次,她还有意挑选了他最爱听地称呼说道:“老刘同志,您如果明天有空的话可不可以再带我去一趟东郊?”“怎么,还在想着以前的事呢。”“嗯”娅琴点点头。刘思敏转而面带难色的顾盼左右说:“这么不凑巧,明天偏又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娅琴只得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知道您很忙,对了,一直也没听您提起过王大柱同志,他现在怎么样了?要不您让他陪我一起去那里怎么样?”这个提议就让刘思敏更加为难了:“这个…,他现在比我还要忙呐。”

“我认为也可以这样,”身为组长的尼克夫知道他俩的交情亦非一般,何况平易近人的刘会长又不是等闲之人,他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依照安排,三月六日礼拜二,那天不正是留给我们与支援这里的同胞聚会的日子嘛,先生要是有空闲的话,何不让娅琴尼娜同志陪您好好地说上一整天的话?”老刘扭过头去的时候眼睛比刚才亮堂了许多,娅琴不失迟宜立刻就对大伙说:“支持队长的英明决定,下次的‘圣元春’(地方酒名)全由我包了。”

遵守约定时间的娅琴一点也不敢怠慢,她提前十分钟就来到哥萨克与希尔基耶夫大街的交口等候了,只有这里才有直达东郊的九号线路电车。

阴沉沉的天空给来去匆匆地行人制造了沉默理由,娅琴在晨风中辨别了方向以后就从挎包里摸出一面小镜子整理起掖在大衣领口里的围脖丝带和帽檐下挣脱出来的刘海,一个坐在路边长椅上的熟悉背影出现在了镜面上,她吃惊地回过头去急跑几步打着招呼:“老刘同志,是我来晚了还是您来的太早?”

闻声回过头来的老刘,一点也不像是五十多岁人的样子抖了抖手里的一封信同样惊喜地说:“都怨它搅乱了我的生物钟。”

一番亲和的笑声过后,刘思敏道出了原委:“你瞧这封信来的,说它是时候吧却又不是时候,”娅琴没有反应过来,他又接着说:“我正吃着早饭,这封信就送到了我的住所,打开一看别提有多高兴了,再看看日期,他娘的,早就寄出来了,你看看,你看看。”邮戳上的印渍清晰可见,发出日期为1950年10月15日,收到的日期也没有错,就是昨天:1951年3月5日。

娅琴不知就里地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说:“还好,它在路上跑了不到五个月总算是见着了,比起我寄给您的信件算是要幸运多了不是?总不至于石沉大海。”“工作拖拉,工作拖拉,难怪老王同志变得越来越爱发牢骚,你快看看这是谁写来的”刘思敏说着便欲打开信封。“你见着老王了?”“嗯…,等会再和你说说他,先看看这里面可是你想要的惊喜!”“惊喜?!”

出于激动,老刘用微微颤抖的手从信封里抽出了夹带一张照片的信笺,他得意地先将照片举在她面前晃来晃去的问道:“看看这个人是谁?”惊愕地一双大眼里顿时就辐射出了一股明亮的光辉,她大喊了一声:“儿子!”“儿子……?”没有发出声音的刘思敏顿时就成了木头疙瘩。

她趁此机会一把夺过了那张照片惊喜的问道:“您怎么会认识我的儿子?”“……”直到现在仍没有缓过神来的刘思敏俨然如傻子那样在她的脸上搜寻着心中疑惑:“他不是你弟弟吗?”虽然他发出地声音是那么的细微,也被娅琴捕捉到了其中的异常,她似有醒悟地重新辨认起来,一小会过去了,她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刘思敏又将头低了下去,当她再一次抬起头来的时候,眸子里浸含的泪珠也随之滚落而下,她表情愧疚、满含感激地对他说:“都说外甥像舅,外甥像舅的,这一幌就过去了四十多年,我这个做姐姐的居然认不出来弟弟来了…,谢谢您!谢谢您让我看到了他俩的团聚、他俩的笑容。”总算是明白过来一点的老王立刻就喜形于色地的说:“原来他俩还是甥舅亲呐,那得赶紧去信告诉他们”此时的他也浑然不知自己伸出去的手已经替她抹去了脸颊上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