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汉室余音 > 第38章 太学。

翌日,清晨。

谢龙照常登门拜见卢植,卢植今天是在客厅等待谢龙,谢龙远远看见卢植连忙一路小跑至卢植面前道:“拜见,师君!”

卢植微微颔首道:“无须多礼。”

随后卢植照常检查谢龙的学业,不过今日有所不同,在抽查完毕后,卢植合拢书简看向谢龙问道:

“子云啊,你也随为师来京半年之久了,你的学业我觉得很好,你很聪明,聪明人得和聪明人交流,为师决定把你推荐进入太学学习,可好?”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宽三丈\"。永建六年,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虽然太学生人数很多,不乏寒门出身的士子,不过依旧是世家大族的地盘,至于黔首也就是平民在这个时代,是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和本钱的,太学也基本算是党校了,如果能出仕基本就是县长起步,相当于镀金。

不过太学也不是那么好进的,要么是权贵子弟也就是类似于外戚,要么是世家大族高官之子,要么是有大儒名士举荐这三种办法,卢植就是通过自己的大儒身份举荐谢龙,准备让谢龙入太学学习。

谢龙自然知道卢植对他寄予厚望在栽培他,而且进太学自然是极好的,于是连忙拱手道:“师君之命,但有不从!师君之恩,吾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