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商末三国志 > 第143章 周国意见达成一致

第143章 周国意见达成一致

“可是你多次邀师伯来西岐效力师伯都不曾答应,现在却为何加入了唐方?而且那唐方是如何与我师伯勾……联系上的?”邑姜有些生气,本想说惧留孙与唐方勾搭,但碍于自己父亲的脸面,赶忙改了措辞。

“我记得曾对你讲过,你师伯下面的六位师弟,都是他从奴隶市场上买回去的孩童。你师伯无论到哪国效力,你那六位师弟都要带在身边。那六个小伙子我这次都见到了,我非常喜欢。但那六人因为做过奴隶的缘故,对周、商、虞这些将奴隶不当人的诸侯与方国都非常憎恨,宁愿终生白身也不愿意投效,因此你师伯多年来一直未曾入世。但是这次他们与唐方联系上之后,唐方对待奴隶的一系列政令彻底打动了他们七人的心,这才投效到姜林麾下。至于怎么联系上的,这个是秘密,我曾发誓不能向别人透露的。”姜尚端起桌上的陶杯,喝了口水,停了下来。

“唐方对待奴隶什么政令?”姬旦、姬奭二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唐方之内无奴隶这个身份,所有人都是自由民。此前缴获的随军奴隶,为了换回被俘的军士送去的奴隶,以及申公豹多次给在朝歌奴市上购买的奴隶到了唐方均恢复自由身,可自由婚配,劳作,人身方面不受任何约束。”姜尚将自己在唐方大致了解的情况讲了出来。

“父亲,这个事可不妙啊。如果任由唐方这样的政令推行下去,一旦其他诸侯和方国国内的奴隶得知这样的消息,那么长久下去,那些奴隶轻则设法逃入唐方以期恢复自由,重者有可能发起暴乱啊。”邑姜短短的几息时间竟然想到了姜林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可见的确是个不一般的女子。

“回来的路上我也设想过这样的情形,是有这个风险,但短期内倒也无大碍,女儿倒也不必太过担忧。倒是唐方提出来的和谈条件,我们需要好好商议一番。”姜尚说着,将那份文书从怀中取了出来,递给边上的姬旦,示意后者打开看看。

“唔……太师,这边的是什么?”姬旦打开后看到左边的唐方简体汉字,朝姜尚问道。

“这是唐方的文字,说是姜林的师父发明的。这样的外交文书尤为重要,采用两种文字进行书写,这些倒也不稀奇,但是你看这用于书写的东西,比之龟甲、兽骨一类的轻便,比羊皮更容易书写。并且听说制造此物的材料很普遍,较之羊皮、布帛成本低廉,与龟甲兽骨比起来量也大,可大量生产用于书写。这文字加上这书写材料,唐方教化起民众来就要简单的多,如此一来不久唐方的民智就会超过周边的这些方国和诸侯,到时候国力可就不好说了。”姜尚将自己的担忧对边上三人讲了出来。

“这姜林胃口不小啊,怎么想起要回胥国和小虞国之地?”姬旦一边听着姜尚的言语,一边将鬼画符写就的谈和条件看了一遍,幽幽地说道。

“胥国首领胥郊、小虞国首领虞饕去岁随虞国进攻唐方被俘,不成想与姜林成了好友。立春节时二人还带着自己的妹妹前往唐方一起过的节,听闻二人本想将各自的妹妹嫁给姜林,只是姜林已经娶有两妻,其一还是商王受之女,所以不敢再起另娶他人之念。”

“后来在姜林、胥郊、虞饕等人有意撮合下,二女竟然与姜林的两位内弟互相倾慕。哦,就是商王受与姜王后所生的两位王子。此前虞华拘禁胥郊、虞饕二人,两小国国内发动政变之时,两女逃了出去,所逃之地便是唐方。”

“现在听闻胥郊、虞饕二人在虞国东部的铜矿场内烧死,但二女尚在唐方。姻亲关系之下,姜林便欲为二女取回故地。此其一,其二便是唐方也想拉拢几个盟邦,此次前往唐方,那姜林便是连北边的鬼方人都在拉拢。这倒也是正道,我周国不也一直在拉拢周边的方国、西北的戎人,这些都能理解。”姜尚轻描淡写地说道。

虽然未对姜林提出的五条条件加以评判,但是姜尚已经有意无意地打算全盘接受姜林提出的条件。对于加强唐方力量这件事,此时的姜尚是不吝于去做的,毕竟那是自己儿子的方国。自己儿子的方国一旦被人灭了,姜尚也是会心痛的。

而从公事上来讲,姜尚已经有了维持唐方与周边几个方国国力平衡的想法,只要唐方能在商周之争这件事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等将来周灭了商,西伯侯将唐方再封一个高等级的诸侯国就是了。

“可是太师,要是将胥国和小虞国还回去,以胥国和小虞国距离虞国如此之近,恐怕会对虞国他日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啊。”姬旦不无担心地说道。

“返程时我特意前往小虞国和胥国看了看,两小方国经过两次征战,一次政变,国力已经极其微弱。两方国距离唐方之地晋阳镇很远,有虞国这个大诸侯在边上吸收人口,那小虞国和胥国迟早也是消亡的份。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稳住唐方,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在伐商的大事上碍手碍脚。只要伐商成功,唐方还会成为我周的大敌吗?到了那时,恐怕那姜林会自己来侯爷面前请罪。”姜尚既已经拿定主意,那就一条道走到底。

“父亲,如此做法,岂不是有点资敌的意思?”邑姜想了想,摇了摇头,朝姜尚问道。

“女儿,你切不可有如此想法。穷尽先侯毕生和侯爷多年的努力,我周国的贤名已经在众诸侯和方国当中树立了起来,现在就差最后的这一步,天下共主之名便会落在侯爷的头上。到了那时候侯爷便是天子,代天牧民。天下的万民都将是侯爷的子民,何来资敌一说?”

“我们最大的敌人只是商王受和商残暴的统治,其他的诸侯和方国都是要努力争取到周的羽翼之下,将来为我周国镇守一方,成为我周国社稷的助力。退一步讲,唐方与我周国走到如此地步,归根结底便是去岁派狐出使唐方之时,狐的傲慢和愚蠢得罪了唐方首领姜林,后面再有虞华的怂恿和支持,才有了第一次进攻唐方的事情发生。”

“再后来,侯爷不思抚慰和宽勉,又听从了虞华的计谋有了第二次对唐方的军事行动,这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你们仔细想想,那唐方可曾主动骚扰过我们或者是虞国?”姜尚有些为自己的私生子打抱不平起来,在众人眼中却成了老成谋国之言。

此时的形势说得直白点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倒商残暴的统治,重新建立统治秩序之后,君臣名分定下来,唐方便只能成为周国下面的一个诸侯国而已。

“父亲教训的是!”邑姜赶忙俯首答道。

“太师言之有理。”姬旦、姬奭二人也赶忙表态道。

“我周国国库空虚,现在确实已经无法拿出赎人的粮食和各色物资。即便等到下一季收获,我们又要安抚戎人,又要调动大军来威慑周边的诸侯和方国,想必没个两三年都置办不够那些赎人的东西。若任由姜林摆布那四千多被俘军士,他也说了,唐方现在百废待兴,大兴土木之际,这些被俘军士在唐方多待一天,就有劳累致死的危险。这些人只要陷在唐方,我们便无法对下面的诸侯和方国交待。所以想来想去,姜林这些条件我暂时答应了下来,现在就看你们的意见了。”姜尚指了指姬旦手上的文书,颇有些为难地说道。

“可是,此事怎么对兄长言明?”姬奭有些担心地说道。

“切不可对兄长言明此事。”姬旦赶忙阻拦道。

“却是为何?”边上的三人不解地问道。

“以兄长的胸怀,若是知道了此事是如此解决的,即使勉强同意,心中也会暗生闷气。如此一来不但病情不能得以缓解,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姬旦解释道。

“旦弟所言极是。”邑姜赶忙赞许道。

“女儿,不知你对这五条条件,还有何建言?”姜尚扭头看了看邑姜,平静的问道。

“父亲刚才的一番言论,孩儿颇觉得有理,但此时发愁的便是将来怎么对侯爷交待此事。”邑姜想了想,对姜尚答道。

“既如此,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我师兄惧留孙此时便在唐方之内,不若我去信将侯爷的病情言明,请其来西岐一趟为侯爷诊治一番。即便不能成行,至少能给侯爷开出一些医治的方法来。哦,对了,那唐方首领姜林在医学一道,便是连我的师兄也赞许不已,或许他也会有办法。假若日后侯爷身体不虞,想必也没有告知文书上的这些事情的必要,若侯爷按照我师兄以及姜林之言身体有所好转,想必看在这诊疗之事上,也不会大发雷霆,你三人觉得如何?”姜尚有些病急乱投医,但想到现在的骑虎之势,只能先找个借口劝解起三人来。

“当可一试。”三人赶忙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