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筑梦太空 > 第45章 北斗速度

第45章 北斗速度

梁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点自豪地提醒:“你把第二个条件记得这么清楚,你再认真研读研读。”

方原又念了两遍,再怎么念,还是一样的。

“小方原,你这样的话,就不太适合学法律了。”

梁天赶在方原炸毛之前,公布了正确的答案:“第二个条件,在是不是相互影响之前,说的是,申请同一频率的,各方需要相互协调。但伽利略从始至终,都没有和我们协调过。你都没有协调过,那我们还是先申请的,凭什么不能拥有优先权呢?”

“这样都行?这该不会是你想出来的吧?”

“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

“这样的话术,也只有打小叛逆的赛车手梁天才能想得出来吧?”

“那还真不是。”梁天被方原给逗笑了:“这就是个单纯的法律问题,白纸黑字写在国际电联章程里面的东西,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谈判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用对方的逻辑去说服对方。”

“这倒也是。”方原深以为然,“不过说到底,对方应该还是认定了我们连铷原子钟都搞不定。”

“小方原,你说的没有错,按照正常的情况,没个三五年,我们连能达到要求的铷原子钟的影子都造不出来。但我们国家的航天人从来也不是孤军奋战啊。”

梁天话里话外,一股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方原对总设计师也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又来了,全国总动员,是吧?”

“没有错!退出伽利略,北斗人在2005年5月的最后一天下定决心,把四台星载铷原子钟,全都换成国产的,一年半的时间,全国总动员了400个单位的30万人,直接把国产铷原子钟干到了三百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

“一年半的话,就是2007年初就已经彻底搞定了。你们还非得等到4月14日发射,并且在17号最后几个小时再验收成果。你们这是故意的吧?”

心里是敬意,嘴里是质疑,这便是原大头的大头逻辑。

“那倒不是。我们的北斗,当时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有160多项。铷原子钟是重中之重,但也不是说,有了就能立刻发射。我们肯定是希望尽早发射的,你看伽利略从发射到接收信号,中间经历了半个月。”

“就是说,在轨调试时间,得要有半个月是吧?”

“至少得要7天。”

“7天往前推的话,就得是4月10号发射,为什么最后拖到了4月14日?”

“这并非我们的本意,【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和托载卫星的火箭,4月2、3号就运到发射场,然后到发射塔架上面做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前前后后进行了三次总检查,前两次都没有问题,到了第三次应答机出现了信号不稳定的异常情况。”

“应答机是卫星和地面进行联系的工具,对吧?我们银河之舰上上也有应答机。”

“没有错。我们先前和气球控制中心失联,就是磁暴断开了应答机。”

“这都被梁老头儿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方原言归正传,“这个应答机要是坏了,就算发射上去了,我们也收不到信号,相当于白搭是吧?”

“是的。”

“那你刚刚说了,是不稳定,不是坏了,还是可以冒个险的。”

“确实有想过,因为这么算时间都来不及。如果我们想要把应答机的问题归零,首先得去六七十米高的发射塔架顶端,在零失误的前提下,拆除整流罩和卫星舱板,不能让火箭和卫星,受到任何细微的损失。”

“那其次呢?”

“其次就是,应答机是我在上海研制的,卫星发射中心并不具备给应答机问题归零的实验条件。”

“呃……梁老头儿,怎么又和你有关啊……”

“我也不知道,可能这就是命运吧。东哥他们后来一商量,给了三天的时间,让我解决应答机的问题。”

“然后你就带着应答机飞回上海?”

“应答机怎么可能带上飞机呢?东哥他们在成都找到了一个有实验条件的地方,我抱着应答机,基地的特装车司机花了五个小时,把我送到了实验室。整整72个小时,我都没有合过眼,我自己都不记得一共做了多少项试验。”

方原想了想,72小时不合眼的事情,他暂时还没有经历过,想来应该是相当难。

心里面给总设计师点赞,嘴上说出来的话却变成了:“你那时候才刚刚三十而立,熬夜三天也就还行。”

“那时候真的是一秒钟都不敢睡,因为我去成都的时候,就已经是4月11号,且不说后面调试需要多少时间,在4月17号之前,只有4月14,有最临近的发射窗口,错过了这个,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连带着后面调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梁天很认真地解释了,北斗并不是故意踩着国际电联规定的最后时间期限的。

因为发射上去晚了,后面的在轨调试只能紧锣密鼓。

伽利略用了半个月,北斗只有三天。

三天之后,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向地球发射了第一组信号。

梁天和另外十几个接收机设计厂家一起,在一个巨大的操场上,把接收机排成了一排。

只要有一个接收机能够收到卫星传回的信号,就能保住国际电联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让北斗导航拥有合法的地位。

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操场上的接收机,有一台算一台,全都准确地接收到了信号。

中国北斗,从这一刻开始,拥有了合法的地位,以100%国产的核心部件,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的北斗,也慢慢成了世界的北斗。

一开始自信满满的伽利略在这个时候,又开始急了。

伽利略多次向北斗提出交涉,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说来说去,也还是国际电联第二个条件的后半部分,一再表示,和中国北斗同频,会干扰欧洲伽利略的运行。

这样的交涉,一开始还是比较严重的。

毕竟,伽利略比北斗更早发射卫星,更早完成使用,最开始在天上的卫星也更多。

但这样的交涉,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北斗的飞速发展,慢慢就失去了意义。

截至2012年,伽利略导航系统一共发射了6颗卫星,【北斗二号】刚好在欧洲伽利略的前面加了一个1。

中国北斗,以遥遥领先的16颗导航卫星,把导航定位服务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整个亚太区域。

伽利略锲而不舍地又交涉了好几年,直到2015年,才正式和中国北斗达成了国际电联规定的第二个条件——中国北斗和欧洲伽利略申请了同一频段,双方友好协商,认为在使用中,不存在相互干扰,可以共同使用同一频段。

从2007到2015,这一天,北斗人整整等了八年。

这八年,伽利略的交涉理由,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唯一的变量,是中国人的北斗速度。

获奖的ID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飘飘下一章公布神秘礼物是什么哈~

自闭了,忘了设置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