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71章 进退有据

第271章 进退有据

只要再说几句好听话,马上就能获得几十上百倍的赏赐。

难道他们就真的愿意陪着皇帝当冤大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

文官集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对此陈景恪也没有拒绝,相反他还很支持。

没有什么人前来祝贺,也没有人来找麻烦。

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工匠子弟,都是原本隶属于朝廷的工匠家的子弟。

至于儒家,他们对陈景恪非常无奈。

既然无法将算学踢出去,也就没有继续针对的必要了。

别管是什么人,只要自称是某某势力的使节,带着一些礼物过来声称要朝觐天子。

皇帝、太子、太孙都对他非常信重。

而儒家也知道拿他们没办法,因为计官确实是朝廷需要的专业种类,无可取代。

但一般不能超过藩属国进献贡品价值的三成。

虽然不至于将儒家一脚踢开,但至少在算学圈子里,儒学经典的重要性日渐降低。

第一类是藩属国,第一种是亲王藩属国,第二种是异姓藩属国。

此时他无比庆幸,还好自己一开始就抓住了朱雄英。

在这里他将外国划分为两类五种。

事实上这是误解,儒家是最反对这种政策的。

他们对于研究百工技巧并不抵触,甚至还很高兴。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工具是现成的,容积、温度等才是麻烦的。

比如杨广,为了炫耀隋朝强盛,竟然要在迎接外国使节的道路两旁挂满丝绸。

等过两年,第一批学员学有所成,再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们。

事实证明,自己还是太高看自己的名声了。

算学圈子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大明今年可谓是收获满满,自然又是一个喜庆年。

他们心里真的敬仰天子吗?

恐怕恰恰相反,这么好骗的大傻子,怎么就不多几个呢。

“学政和科举是国之大事,自有成熟的章程在,且备受瞩目。”

番邦使节就是拥有种种特权,很多蛮夷部落也是如此。

太孙的情况也类似,早早就开始崭露头角。

陈景恪也只知道大致原理,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工匠们去实验。

朱雄英虽然很少露面,但之前南方除虫害、安抚蛮夷部落、上书摊丁入亩等政绩,实在太过于突出了。

二来……就这么说吧,理科是一门有钱人才能深入研究的学问。

一种是盟友,二种中立国,三种敌对国。

“百官也会认真思考你的建议。”

通过他们的手来实现这个目标。

“外交则不然,这一块向来不受重视。”

虽然不敢正面和儒家掰腕子,但也不再如以前那般被单方面吊打。

他带人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宗藩规则。

“但以后大明将要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要接触更多的国家。”

但大明朝不一样,任谁都能看得出来,皇帝和太子那真的是父慈子孝的典范。

他还真怕自己的书院变成权贵子弟学校。

“我们大明的官吏与外国接触时,也有了律法章程可以依靠,处理外交事务就能更加从容。”

他们才是真正了解陈景恪本领,又对杂学没有偏见的人。

第一期招收了两百名学生。

尤其是朱雄英确实通过此举获得了更高威望,也让他的谦让变得更有价值。

遇到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比如宋朝……那是没办法。

得知书院需要先生,不少闲的无聊的人自告奋勇,表示一定将学生教导好。

但不管是哪一类使节,都不再拥有任何特权。

虽然擒纵器早在几百年前就发明出来了。

全寄宿制书院,上十天休四天,这么做也是方便学生们回家。

对于陈景恪提供的教材,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但如何将这玩意儿变成钟表,就超出陈景恪的知识范围了。

这一切朱元璋和朱标都看在眼里,对陈景恪愈发满意。

眼不见为净是最好的。

即便是宋朝,也不缺乏强硬的文臣武将。

“你若在这里搞变革,必然会引起官僚集团的警惕乃至抵触,降低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

在这种事情上,谁说话都不好使,只有朱雄英才能让朱元璋去冒险。

书院的先生,则全部由形学研究班的成员担任。

“中原王朝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未想过与他国平等相交,所有国家都是藩属国。”

这种情况,反而是文官集团最乐于见到的。

没钱连实验器材都买不起,拿什么来研究。

你们算学也别想搞事,我们也不欺负你们,大家相安无事。

当然,这其中‘技工学院’的流言,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无法可依的情况,一切只能按照上面的意思来。

这其中自然有陈景恪的功劳,准确说这套规章制度,就是在他的提议下才起草的。

当然,在百官看来,此举更多是让太孙观政,并不会做出什么改变。

一来是家学渊源,他们能学的更好。

陈景恪又说道:“第一把火从这里烧,也能避免触犯百官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

正常官宦人家自然不愿意将孩子送进来。

“可以说,从这里入手是最好的选择。”

现成的人才不用白不用。

只要这些女孩子能有一个学有所成,在科学上有所建树,都可以作为榜样进行宣传。

当然,如果贫民子弟中出现了天才,陈景恪是愿意自己出钱培养的。

官僚集团难道真的不知道这种情况吗?

朱雄英将这些潜规则统统废除,将一切都摆到了台面上。

文官对他就算再不满也没用,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就决定,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从这里烧起。

此时入了太孙的眼,那就是潜邸旧臣,将来必获重用啊。

如果皇帝比较好大喜功,那就没办法了。

“你从这里着手,不会触犯任何人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不满。”

这让一众文臣更是喜上心头。

“所以也就无所谓外交制度,在这一块完全就是空白。”

国礼交换是给非藩属国准备的,必须等价还礼。

所以,洛下书院悄无声息的开学了。

形学研究班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是穷人。

“等到你的能力获得大家的信任,再插手学政和科举事务,就不会显得突兀。”

但过完年后,朱元璋就给群臣来了个大的。

着太子朱标总揽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