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汉末:家祖乡啬夫 > 第317章 万般皆为利

第317章 万般皆为利

决议已定,曹操当即召来钟繇。

钟繇拿出袁绍所颁布的诏书,册封曹操的赵国的首位异姓王——秦王。

此后至少在明面上,曹操已经选择了臣服袁绍,关中亦是纳入赵国的统治范围。

不过实际上嘛,袁绍的手仍旧伸不到关中。

册封完毕,曹操正想招待钟繇,却是听得对方问道:“大王既已接受陛下册封,不知何时起兵南征,讨伐逆周?”

曹操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钟繇却是继续说道:“此番陛下欲以举国之力南征讨逆,大王既为赵国首位异姓王,自当倾尽关中兵马,以为讨逆先锋。”

钟繇也并非好糊弄之人。

他不可能让曹操只得好处不干实事,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钟繇前来长安之前,袁绍可是下了死命令,务必说动曹操起兵攻益州,否则对方随时都可能趁着赵、楚大战之际,行不轨之事。

唯有把曹操彻底绑在赵国这辆战车上,袁绍才不用担心对方背后捣鬼,能够倾尽全力南征楚国。

眼看曹操笑容逐渐凝固,郭嘉却是站了出来,笑着说道:“元常但请放心,等待秦王殿下整顿兵马完毕,就会率军南下,为陛下先锋!”

钟繇道:“某不才,愿随军伍左右,不知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嘴角抽动了两下,没想到钟繇居然打蛇随棍上,是准备看死了曹操,督促对方实打实的出兵攻打楚国,而不仅仅是做做样子。

曹操此时却也回过神来,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会议散了以后,曹操对着众人说道:“吾本来打算先让赵、楚分出胜负,再坐收渔翁之利。不过现在看来,袁本初恐怕早有防备。”

“吾若不同意,恐怕袁本初仍会对关中心存戒备,不肯倾尽全力南征楚国!”

程昱道:“攻打楚国,谋夺益州,对于明公而言并没有坏处。此前若非张鲁早早投降,汉中恐怕已被明公所得。”

“既然袁本初相逼,不若就趁势而为,等到赵、楚两国大战僵持,无暇他顾之际出兵夺取益州,以成王霸之业!”

郭嘉却是说道:“夺取益州自然对明公百利而无一害,然益州险峻,易守难攻,行事当谨慎。”

与此同时,审配也是带着诏书抵达了徐州。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拜会刘备,反而先去拜访了陈群、陈宫、陈登、糜竺、诸葛瑾这些徐州能够说得上话的谋士。

这些人除了糜氏以前乃是商贾以外,余者皆出身世家大族。

科举制的推行,无疑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最为重要的是,刘备现在占据徐州这个四战之地,又被袁绍、周琦这两位强大的诸侯所包围,位置非常尴尬。

刘备现在所面临的局面,甚至比曹操更坏。

如果想要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赵、楚之战亦是徐州的唯一机会。

审配以三寸不烂之舌,先是描述了科举制未来会对徐州世家造成何等冲击,随后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周琦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帮助徐州,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出刘备当挡箭牌,周琦好趁机扩张势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

若没有刘备这个挡箭牌,周琦不可能如此轻易拿下荆州、益州,也不可能拥有现如今的强大实力。

最后,审配更是画下大饼,告知众人刘备如果愿意接受赵国册封,并且此战不出兵帮楚国的话,等到赵国覆灭楚国以后,江东之地可尽归刘备所有。

这番话,却是点燃了诸位谋士的野心,也让他们看到了徐州未来的发展之路——那就是趁着楚、赵相争之际,趁机扩张势力。

否则,徐州就只能始终被夹在中间,成为二者的战争缓冲地。

这些谋士被说动,他们当即劝说刘备接受袁绍的册封。

才开始,刘备自然是极力反对,仍以袁绍篡汉为由,对其非常敌视。

只是经过了众谋士的轮流游说,并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给徐州的未来画下了大饼以后,刘备终究还是动摇了。

万般皆为利。

他接受了袁绍的册封,却拒绝了审配的出兵要求,甚至还私下派人将袁绍欲大举伐楚之事告知周琦。

刘备此举,让素以忠义著称的关羽、赵云都有些心生芥蒂,哪怕是颇为讲究义气的太史慈,也感到有些不太舒服。

毕竟,刘备从投奔公孙瓒开始,就与袁绍为敌。

等到其占据徐州以后,袁绍更是数次引兵来犯,若无周琦相助,徐州基业恐怕早就不保了。

谋士们可以做到翻脸比翻书还快,但这些直肠子的武将,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哪怕始终唯刘备马首是瞻的张飞,这次也非常罕见的选择了沉默。

最开始,张飞也未必瞧得上周琦,不过当初他中计被袁绍所擒,乃是周琦设计擒拿袁谭将其换了回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周琦对张飞有救命之恩。

面对兄弟情义与救命之恩,张飞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抉择。

好在刘备向他们承诺,绝不趁机对楚国动手,也不会让赵国士兵途径徐州攻打江东。

再加上刘备派人通知周琦,才让麾下诸将不满的情绪稍缓。

诸将也并非不识大体之人,知晓若不打破既有局势,徐州将会永远被夹在中间,永无翻身之日。

只不过,他们心中多少感觉有些愧疚罢了。

就在钟繇、审配皆圆满完成任务之际,袁霸亦是带着袁绍的诏书,悄然抵达交州。

他并没有第一行时间去拜见士燮,反而先去探望了自家弟弟袁徽。

袁霸、袁徽皆出身陈郡袁氏,二人乃是亲兄弟。

天下大乱以后,陈郡袁氏如同其余世家大族那般,亦是多方下注。

彼时袁霸投靠了曹操,有人投靠了袁术,有人投靠了袁绍,袁徽却是醉心儒学,选择南下交州躲避战祸,也能避免袁氏未来出现状况以后,可以保留家族香火。

后来曹操放弃兖州,袁霸由于家族基业在陈郡,并没有选择跟随对方一同前往关中,反而又投靠了袁绍。

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就好像是沛国周氏与庐江周氏之间的关系那般,二者同出一脉。

袁术在称帝之时,就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而觉得自己乃是天命所归。

这里所谓的袁姓出陈,说的就是陈郡,也就是陈国,不同时期的称呼有所差异。

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因此袁霸在投奔袁绍以后,当即就得到了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