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杀猪过年

第四百一十五章 杀猪过年

“叔,这是俺们爷仨的一点儿心意,你就收下吧。

你放心,俺们这趟出来挣钱,不会亏的。

这回来的太着急了,没时间去看看爷奶,等啥时候再有机会,俺们一定去家里住几天。”

盛新成和盛新越上前来,不由分说,就把那牛皮纸包塞进了盛希平的大衣兜里。

“叔,那俺们先走了啊,往后你有机会,就领着俺婶还有俺弟他们,去烟台玩玩。

家里孩子多,肯定能玩到一块儿去。”

时候不早,快该发车了,盛希允爷仨同盛希平告辞,急匆匆离开。

盛希平一脸无奈的朝着那爷仨挥挥手,看着他们上了车,之后,自己也去买了回松江河的车票。

盛希平坐火车返回松江河,到站下车后,先是出去找了辆拉脚的驴车。

从去年开完会之后,允许小商小贩存在,这松江河拉脚的驴车也比以前多了。

火车站出站口这块儿,停了一溜,随便找个没坐人的车,跟对方谈一下,讲好了价钱。

之后,盛希平去车站,找到了负责人。

这才几天的工夫啊,人家自然还认得盛希平,一见到他就知道,这是来拉货了。

于是赶紧打开仓库的门,让盛希平把里头存的水果搬走。

“同志,我一趟运不走这么多,先搬一部分行么?”

毛驴车拉不下那么多,盛希平是打算给周明远、赵永胜、赵广宁这几家先送去些,剩下的他再想办法弄回林场去。

“行,你分几次都没问题,到时候你找我就行了。”

对方态度特别好,还帮着盛希平,从仓库里往外搬苹果筐。

盛希平搬了四筐苹果、一筐梨、一筐山楂、一筐板栗、一筐大枣,装到了毛驴车上。

剩下的,暂时还放在库里,等着他找了车再过来运。

之后,盛希平指路,车老板子赶着毛驴车,先去了赵永胜家,接着是周明远那儿,最后是赵广宁家里。

赵家父子都是一筐苹果,其他水果分三分之一,周明远那头,苹果送了两筐。

赵永胜和周明远两家,其实已经得了一份儿苹果。

之前盛希允拜托郭主任,给局里领导们每家送了一筐。

所以盛希平送过去的时候,最开始赵永胜不收,架不住盛希平硬送,直接把苹果啥的往屋里一放,赵永胜也就没辙了。

周明远一看姑爷送来水果,也说不要,要给盛希平找车,送回前川去。

“爸,找车赶趟儿,车站那头还不少呢,肯定得用车往回送。

这两筐苹果,你让我妈拿去走人情啥的,剩下的梨、山楂啥的,你们爱咋吃就咋吃。”盛希平少不得解释一下。

姑爷子一番心意,周明远也不好再拒绝,于是就留下了。

当天晚上盛希平没回林场,而是留在周家,王春秀没值夜班,特地做了几个菜,陪着盛希平吃饭。

第二天上午,周明远特地从板石河林场调了辆车,帮着盛希平把库里还剩下的六筐苹果,两筐梨、一筐山楂、一筐板栗、一筐枣,都送到了森铁小火车站。

正好,森铁这边有车去前川,直接加挂一节车厢,把盛希平还有那些水果,全都运了回去。

盛希平费了不少劲,总算把那些水果从小火车站,都弄回了家。

之后,又忙着给刘长德、郑先勇、王俊生、赵立民等人都送了些。

这些都是稀罕物,各家分一分,都跟着尝尝新鲜。

林业局虽然买了十万斤的苹果,可是还没到发福利的时间,都在大库里存着呢。

所以林场这头,连苹果的影儿都没瞧见。

盛希平给各家送了些去,得了东西的,都美够呛。一個劲儿说,这是跟盛希平沾了光儿。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盛家几个孩子。

前川林场平日里哪能见到这些水果啊?盛新华长这么大,也没吃过几回苹果。

一看见爸爸弄回来这么多好吃的,俩孩子一人捧着一个大苹果就开啃,吃的那叫一个欢实。

“妈,家里人少,西屋就少烧点儿火,把这些水果放西屋去,只要别上冻了就行。

我晚上跟你们一块儿住东屋吧,这样也少烧点儿火。”

盛家就这么三间半房子,那些水果不能放仓房里,就只能放西屋。

反正盛希平经常会在山上值班,也不总回家来,不如搬东屋住着,留西屋暂时当仓库用。

“啊,行,正好花花它们也不回来了,把花筐拿出去,屋里能腾出地方来。

这些都放西屋去搁起来慢慢吃,能吃挺长时间呢。

再过一个来月,你媳妇还有老二老三他们也该回来了。”张淑珍一听,点头同意了。

安顿好那些水果啥的,盛希平这才进东屋坐下,然后掏出来那个牛皮纸包。

“妈,这是希允大哥留给我的三千块钱,说是我帮他卖苹果的分红。

这钱你先收着吧,过年家里花销啥的,你看着安排。”

这个钱,肯定要跟家里人说的,所以盛希平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拿了出来。

“哎呀,你这个大哥啊,办事儿是没得挑。他要不是一条腿不太好,耽误了前程,现在指不定是多大的官儿呢。”

张淑珍接过牛皮纸包打开,里面是三捆崭新的大团结。张淑珍也没数,只拿着钱,感慨一句。

“别都给我,你留两千,家里有一千就够用了。”张淑珍留下一捆,剩下两捆又给了盛希平。

“家里现在也没多大花销,老二老三他们上学有大学管着,花不着家里钱。

我看这样啊,短时间里也都结不了婚。

将来他们能在哪儿都不一定,咋地也不可能回咱林场。

以前还想着攒钱盖房子,现在看看也不用了,等他们分配工作了,可能单位就能给分房。”张淑珍拿着那捆钱,念叨着。

“家里头也就老四老五他们三个上学,花点儿钱不多,你爸有工资,加上这些年你也没少往家里交,够用了。

你这俩孩子还小,又都是小子,将来也不知道啥样儿,多攒点儿钱给他们预备着吧。”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家里每个孩子,张淑珍都疼,但是作为家中长子,盛希平一直最得父母器重。

有些事,盛希平或许没考虑到,但是作为母亲,张淑珍必须提前就打算好,替儿子着想。

母亲这么说了,盛希平也没再坚持,于是收起来两捆钱。

中午,盛云芳盛云菲姐妹,还有盛希泰回家,见到大哥回来,都挺高兴,又见到家里有好多好吃的,把盛希泰乐得直蹦。

盛希平这一趟耽误了五六天,山上的活不等人。

所以他在家歇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上山干活去了。

进了十二月,气温是一天比一天低,山上隔三差五的就来一场雪,积雪逐渐加厚,有的地方都到了人大腿。

山上,一线工人们顶风冒雪干活,一棵棵大树被放倒,通过人工和机械,源源不断运送到楞场和贮木场,然后再发往各地。

山下,严寒的冬季里,人们基本都不出屋,把屋里烧的暖暖呼呼,炕头都烫人。

女人们坐在热炕上做针线,提前就把新年的衣裳都准备好。

张淑珍跟着周青岚学的也会用缝纫机了。

她找了张裁缝,把孩子们的衣裳都裁出来,锁了边儿,然后拿回家自己做。

这年月的衣裳也没那么多讲究,里头也没啥衬布、垫肩之类,做衣裳简单。

盛家有缝纫机,有熨斗,张淑珍一天多少做点儿,提前准备,省得临近年根儿抓瞎。

除了做衣服,那就剩做吃的了。

今年家里种了地,各样杂粮杂豆都有,张淑珍少不得要动点儿心思,多做些吃的。

煎饼要烙,软煎饼硬煎饼的都不能少。

大豆腐可以做,做出来切成块儿放外面冻上,冻豆腐炖白菜,可好吃呢。

还有粘豆包、粘火勺啥的,这些也少不了。

周青岚不在家,盛云芳盛云菲姐妹也忙着念书,却也难不倒张淑珍。

平日里相处好的这些人,几家合起伙来,在盛家支起了鏊子,轮流烙煎饼。

等着煎饼都烙出来了,再一起包烙粘火勺、蒸粘豆包。

这年还没过呢,各家倒是忙活的不亦乐乎,一群女人凑成堆,成天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的,活也没耽误干。

转眼间,十二月过去,八零年元旦来到。

历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正式进入了八十年代。

盛连成、周青岚等人都没在家,这个元旦张淑珍也没用心做什么,只简单弄了几个菜也就过去了。

一月十号,在冰城念书的盛希安率先回到家,接着,盛希康也赶了回来。

至于周青岚,她是跟周青越一起回来的,直接在松江河住下了。

周明远当初从别处调到松江河机修厂,住的是单位给临时租住的房子。

去年单位给分房,周明远夫妻符合分房条件,在拐角楼那边分了一处楼房。

当时想着周青扬要回来结婚,周明远夫妻就商议着,把新房给儿子,所以他们一直没搬过去。

结果周青扬那边临时有任务,没能回来结婚,这新房收拾完也没住,就搁那儿了。

这不是周青扬送信回来,说是过一阵要回来结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