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331章 【一个市民林志超】

第331章 【一个市民林志超】

林志超点点头,突然他想到,既然他能想到这个问题,恐怕郑裕桐、李兆基、郭德胜、王德辉等,也会忍不住购买一些极其便宜的物业;只不过他们不会一开始就全部赌进去,毕竟这种乱法,谁又敢赌全部呢!

“地盘、地皮居多,这个对策是对的,减少收租物业的投资,地产一旦恢复过来,发展地产赚钱更快。”林志超点评道。

“好的,我明白老板的意思。”

地盘,是上面有物业的,可能是已经停工的楼盘,可能是老式唐楼建筑;不一定非得是大地盘,后期要考虑并楼,当然也优先考虑无需并楼的地盘。

地皮,就是私人地皮,或者一些置业商从官地拍下了的地皮。

抛开3000万港币炒股,1300万购买李高福的物业;长江实业还有2亿港币多抄底地盘和地皮,如果按照50平方尺的均价计算,长江实业可能会增加40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再加上原来的120万土地储备,那就是520多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

当然,也会购买一些收租物业和预留一点资金,这样算下来增加280~300万的土地储备没有问题;一下子,就将土地储备扩张至400万平方尺,已经相当恐怖了。

这些地皮并不是抢的郑裕桐、李兆基、王德辉等地产六虎的机缘,而是本来市场就充斥着大量物业出售。前世没有林志超,很多物业主最终因为‘有价无市’可能避免了损失,最终甚至因为资产卖不出,连移居的事情都没有成功。

张基是香港地产商会第一批69个会员之一,同时在巅峰时期的他,也是一家资产上千万港币的置业商人。

但随着这两三年地产市场的剧烈震动,他的资产急剧下水。更重要的,他和家人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离开香港,移居温哥华生活。

移居国外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考虑的是‘钱’,移居需要钱、国外生活需要钱;特别是他这一种过惯了有钱人的生活,就更不可能过苦日子了。

但他的一千多万物业资产,现在已经跌了70%的财富,这让痛苦不已;但香港的形势那么严重,他是一点也不想待了。

必须移居温哥华!

回到家里,妻子急忙的说道:“物业卖出去了没有?我们这大家人,都等着去温哥华,这没钱过去,难道要过下等人的生活?”言语之间,已经是不体恤丈夫的烦恼。

张基不高兴的说道:“你急什么,现在外面出售物业的人那么多,你以为有几个人买,有价无市懂不懂?”

妻子才不管那么多,牵过儿女讲道:“不是我急!现在到处在死人,这么一大家人的安全你想没想?”

张基顿时无话可说,他有六个子女,总不能一直关在家里;而且,他也不看好香港的前景,所以移居温哥华已经是确定的事情。

“老爷,你公司打来电话,说有人愿意购买物业,让你去一趟!”

张基和妻子大喜!

“你快去公司,卖掉物业,我们好去加拿大移民局办手续,听说现在排队的人很长。”

“知道了,你们不要乱跑!”

张基朝着公司赶去!

在1965年初,他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资产,所有物业加起来有2000万港币的价值;但是随着银行挤提事件的发生,他的物业立马贬值到1500~1600万港币。

银行催债,他就把家里的现金垫进去,保住了手上的地盘和地皮。但是没想到,今年发生这种事,导致他的物业贬值70%,现在的总价值也就400~500万港币。

重要的是,有价无市!

全家人等着移居温哥华,同乡、朋友、亲人都说那边很不错,加政府非常欢迎,而且华人定居那边越来越多,不会有生疏感。

张基将旗下的所有的物业都登报出售,在他看来,卖得出去就卖,卖出去有个200万港币后,他就带家人移民。再加上手中的现金、珠宝,去那边也能过上小富的生活。

至于剩下的物业,就留着继续卖,但人不要在香港了。若是像当年的沪市,人都跑不掉就惨了。

像张基这样想法的富人,此时香港到处都是,正因为如此,市场才充斥着大量物业出售。而这些人,一些因为物业没有出售掉,可能后期平息后就停止移居海外;一些人就算平息,也不再信任香港,继续选择移居海外;还有一些人在海外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现压根不适应西方人的生活圈,又看见香港发展很好,便开始回流.

总之,这些人都损失了大量的财富,流向了那些坚定香港发展的人。这就是一次财富洗牌的盛宴,老牌富翁沉寂和消失,新派富翁开始闪亮登场。

唯有‘神’,才是‘永恒’。

多年以后,大家发现,林志超家族从五十年便是香港首富,七十年后依旧是香港首富,这是多么牛的存在。

到了公司,见到胡兆煦后,张基有些惊讶。

他是认识胡兆煦的,这不是林爵士的手下大将嘛!

“胡经理,是林爵士打算购买我们的物业?”

“张老板,是我们公司购买你们的物业!”

“一样一样!”

随后,两拨人坐下来谈起来。

胡兆煦负责购买市场的物业,几百万的生意都是他在谈,当然有市场部的人陪同,财务也是由周福照亲自审计和转账支付的。

“张老板,我们对这五个地盘有兴趣不过价格我们希望再优惠点!”胡兆煦毫不犹豫的挥起屠龙刀。

张基自然据理相争:“胡经理,这个价格已经购低了若不是我要急着移居海外生活,我根本不会卖掉苦心经营的事业。假设太低,我还不如”

后面的理由不需要隐瞒,因为这就是公认的原因。

胡兆煦笑着说道:“留在香港,风险太大,张老板肯定不想赌。这样,我再加点”

最终,张基很快答应出售,双方的砍价并没有非常较真;一方不想把事情做绝,一方也急着卖出去。

胡兆煦知道,老板最看重地段,其次才是价格的跌幅;而且,如果是后期要并楼的,可能还会减分。

在九月份,林志超除了随时身边都有一群保镖外,一切都是正常如初;他照常去环球集团、长江实业、长江工业坐镇,稳定军心。

在这段时间里,长江工业从未停工一天,长江实业每一天都有物业交易,环球集团更上一层楼。

长江工业没有出事,是在林志超的意料之中,但却让其他人非常意外,毕竟那是一个1.3万人的工厂。

香港不少企业家这一次都遭了灾,比如:

胡应湘的父亲胡忠,原本拥有500辆出租车的两家出租车公司,结果因为开除一个工人,一些工人天天坐在车棚外面不肯走;最后只能壮士断臂,将几乎所有出租车卖给工人,工人没有足够的钱,又只能接受分期付款;

何添的银龙的士公司,也是如此,打算卖了一些的士,解雇工人,最多拿钱出来遣散他们;但工人不肯,一定要复工。不久,恒生银行门口,坐着一些人,最初坐10多个人,后来静坐的人越来越多,好像银行要挤提那样……

飞艇泰的挖沙工人,也加入罢工当中,由于他在国外,又没有高管管理得了,酿成大祸;要知道,飞艇泰的挖沙是和港府签署了合同的,每年定期要拿出多少沙子,拿不出是很麻烦的。

比比皆是!

而长江工业园区,足足1.3万名工人,每天却正常上班,没有人参加罢工;就算有极少人有想法,很快也会被工友孤立,最终不可能实现。

经过两年的猛加工资,长江实业的工人薪水已经达到300港币每月左右、一年十三薪、三个节日福利、每餐标准5毛钱、各种场内的活动。

在大量的福利下,这些工人很怕失去现在的福利,因为有传言,林爵士有一支庞大的船队,可以随时将工厂搬到东南亚生产。

因而,工人们开始互相监督,决不允许工厂员工闹事。

与此同时,还有左冷禅的人来工厂附近转悠,被工人直接赶跑了。</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