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 第248章 应天有原民,持利刃,勇战斗,必取

第248章 应天有原民,持利刃,勇战斗,必取

冤屈?

一群想跑路而不得的老百姓这会儿就算有冤也不想伸逃命都来不及,还伸什么冤?

就在大家伙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突然有人替他们说出了“心声”。

“吕先生,我们就想要好好抗清!”

“对!现在南京满城已经屠了,鞑子不会放过我们南京人.要活命,就得和鞑子拼了!吕先生,您能领着我们去向监国王爷请愿吗?”

“吕先生,请您领着我们去请愿抗清吧!我等和鞑子不共戴天!”

“对,杀鞑子,保应天!”

江东门内的百姓都有点目瞪口呆了.他们本来就想逃命而已,现在怎么要拼命了?

“杀鞑子!保应天!”

“对!和鞑子拼了!”

“南京城那么坚固,咱们只要拼了,怎么可能守不住?”

百姓们正发呆的时候,几个托.不,不是托,是特别勇敢的应天男儿已经发出了怒吼,一边还一边拔出了长剑!

那位名叫吕良留的老儒这时重重点了下头,吼了一声:“好!应天男儿果是大明开国强兵的子孙老夫带你你去监国府请愿!”

“走!去监国府请愿!”

“请愿去!”

那几个应天男儿挥舞宝剑,个个都凶神恶煞一般.本来想跑路的百姓们一瞧,也只好勉强跟着去了。不去说不定得挨揍啊!

而当这些企图从东江门逃离南京城而不得的人,被“南阳布衣”吕良留和一群手持利刃的应天好男儿带到监国定王府外头开阔的校场上时,这里已经是人山海了,至少有好两三万企图离开危城而不能的金陵百姓,因为同样的原因聚集到了监国府外。

带领他们的是十几个来参加复明大会的“大儒”,这时候已经在弟子门人和手持利刃的应天好男儿一起,站在了监国定王府的辕门外。

吕留良也穿过人群,挤到了那些“大儒”身边,一个和他长得有点像的年轻儒生马上朝他行了一礼:“大人,刚刚监国府的人出来传话,说殿下马上会同东王还有李中堂、陈中堂、卢中堂他们一块儿出来和咱们见面。”

吕良留轻轻点头,笑道:“葆中,看来殿下和几位中堂在如今这个当口,还是愿意倾听民意的.这是国家当兴之道!”

这年轻儒生名叫吕葆中,是黄宗羲的弟子之一,之前曾经跟随黄宗羲南下广东。因为他年纪比较小,学问也不够深,所以就入了维新学堂,在黄宗羲、罗文藻、戴梓等人的教导下,读了整整两年的书,进步极大,现在已经有点学贯中西的意思了。

这一次,他是作为李中堂的幕僚来南京的,当然也是这一场应天抗清大请愿的幕后策划者之一。

听见父亲的话,他当下就笑了笑道:“国将兴,听于民嘛!如今监国和各位中堂愿意听于民,当然是国将兴之兆。但这能肩负天下兴亡的民,也不是一般的民,而是‘原民’.就不知道应天的民,是不是和原君、原臣配套的原民了?”

原民当然是在原君、原臣、原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道理。

一个国光是君、臣知道“民为本,君为轻”,知道“天下为主君为客”还不行,君、臣之下的士和民也得知道!

而且光知道大道理没有用,还得知道该怎么执行这些道理,更应该有执行这些道理的手段和勇气!

根据“新儒学”的道理,这个“原士”和“原民”必须拥有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武德!

所谓的武德,就是拿起武器(持利刃),投入战斗(勇战斗),并且获胜(战必胜)!

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不是真正的原士、原民,而没有原士、原民,原君、原臣、原法都是无根飘萍,即便可以存在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不免败坏。

而要做到这三点.则是说着容易做成难!

不过就如原君、原臣、原法一样,不一定要做到满分,能做成一些就做成一些,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或者换句话说,能做到多少,就能拥有多少。

譬如现在,应天城内的君、臣、士、民的能力有限,指望他们摇身一变个个都变成狂暴猛男,追着城外的清兵吊打,那也是做不到的。而且应天不是佛山,这是个纺织业中心,它不能大量产出军火,所以也不可能把那么多人武装起来。

但一定要开始做!

从这个应天被围,岌岌可危的时候开始!

如果应天百姓在如今这个马上就要被屠城的时候,还不愿意拿起武器,参加战斗,那他们就不配为原民,那么原士、原臣、原君、原法也就难以为继。

如果他们要依靠少量武德充沛的军事贵族保护才能生存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当顺民!

而吕葆中告诉吕良留的情况不一样,这个时候在监国定王府的大堂上,一场关于是否发动并武装应天“原民”的殿前辩论,正在进行当中。

“大王,现在校场上全都是愿意保应天、战鞑子的百姓和士绅人心可用,应天可保!”

“王世凯,你在开玩笑吗?你要让应天府的老百姓去和八旗兵打?你这不是让他们去送死吗?”

“怎么是送死?三好,应天府城内有多少人口?可以发动多少壮丁?”

“有多少?”

“回禀大王,如果不计算应天府城之外,单论内城和外城的秦淮河西一带,咱们应天城内共有在籍之户十万有余,口五六十万!如果再算上暂住和来应天府游历的商人、读书人,现在应天府城内的人口怕是能有七十万,比北京都多!这天下第一大城,非应天莫属!

而六十万人口中的壮丁数,怎么都有十几万人!”

“十几万人如果全都武装起来,还用得着怕清军吗?岳乐才多少人?三万?五万?咱们五倍于他,他拿什么打应天?”

王忠孝刚刚狮子大开口,说要把应天府城内的十几万壮丁全部武装起来,大堂上的人们就都愣住了,连一直支持他的卢三好、陈永华都没想到他的心那么大。

“世凯.咱们恐怕没有那么多的器械啊!”陈永华提醒道,“现在应天府城内存着的火枪、火炮、甚至刀剑,大多已经发下去了,剩下一点只能补充一下战损了。”

“那就打造一批长枪.还可以制造强弩!弩机南京总能造吧?这边有许多造纺机的工匠,木料、丝线什么的也都足够!”王忠孝笑着道,“只要有十万张强弩,五万条长枪,还怕什么岳乐?”

“可是咱们也没那么多钱可以放饷啊!”朱三太子摇摇头说,“当年先帝也曾经募北京的百姓从军守城,结果因为没钱,所以才”

“没钱可以给白条”王忠孝说,“土地、官职.哦,还有秀才功名,这个总有吧?咱们就多授一些弩秀才、枪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