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我的生物科技有升级面板 > 第三十二章 老一辈科学家的品德胸襟

第三十二章 老一辈科学家的品德胸襟

鼹鼠事件对学术会议召开,没有丝毫影响。

本来L聚合酶就是要公开的技术。

公开这项技术,只是告诉其他人这项技术夏国有了,并不是把这项技术的细节都公开。

国外光刻机大家都知道厉害,但别人也不可能公开光刻机的所有技术图纸。

陆恒接受了一次组织内谈话,一名高级指导员过来解释事件经过。

有点表达歉意的感觉在里面。

毕竟基因编辑实验室的人员审核,是他们在做。

结果审核出现问题,有鼹鼠混入其中。

还好没有造成严重损失,不然就要谈怎么赔偿安抚陆恒的问题了。

这件事对陆恒来说其实算好事。

杨明院士决定直接加入恒基生物。

他也趁着这个机会,表示以后要独立,不再基因编辑实验室带领项目了。

以前陆恒用自己的技术,在帮官方搞科研,虽然拿到10亿技术授权费用,和数千万水稻项目实验经费,这些经费大部分都躺在账户里发霉,陆恒没怎么花钱就实验成功了。

他的自身定位和官方的关系,一直比较模糊。

现在陆恒提出独立,将来有项目可以合作。

官方可以出人出力,提前商量好项目所占份额,甚至可以委托恒基生物研发,最后成果也清晰明了。

对于陆恒请求,这次谈话的人没有权利答应,只能汇报上去,让更高层做决定。

第二天,陆恒得到消息,他的条件上面答应了。

不答应也没办法,留住人也留不住心。

陆恒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从杨明这里,陆恒才知道又有人被记过处分,这次是负责安全审查的人员背锅。

在学术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上面让陈文福院士提前和陆恒做项目交接。

陈院士就是“南袁老,北陈老”的水稻研究专家。

水稻项目实验室。

一位满手老茧,白发苍苍的老者和陆恒握了握手。

相互介绍熟悉后,陆恒开始交接。

陆恒介绍道:“这次改造的是杂交水稻龙粳21号,考虑用这种水稻是因为它的产量高,去年亩产已经达到1300斤。”

“现在有没有预估出他在盐碱地的产量怎么样?”陈文福问道。

这要是问其他人,肯定说不出答案。

毕竟水稻苗,才刚长出来没多久,谁能预估出它最终产量?

但陆恒毕竟是有系统的人,他保守估计道:“根据基因层面的表达来看,亩产最少能达到1300斤,种植不出意外,肯定没问题。”

“当然具体还要您接手后,等水稻成熟,才能统计出来,另外这也只是实验室产量,实际种植能达到多少,都需要时间验证。”

搞生物科技,尤其是农业,并不是一下子就知道结果。

生物生长需要时间,所以每个项目持续的时间其实都很久。

陆恒只是从理论上得出改造后的龙粳耐盐碱稻,产量应该不会比正常龙粳21号低。

也因为这个原因,明天在学术会议上,陆恒都需要收着点。

不能过于吹自己水稻项目成功。

万一。

理论很完美,实际种植时,出现什么意外。

水稻不结穗呢?

真出现这种情况,前期又高调宣传。

那可就打脸了。

陈文福这个水稻专家接手项目,将来出现意外,也可以补救。

这位可是专家。

他听了陆恒的话后,理解地点头道:“我们搞植物研究的,实验室成功都不算真的成功,只有地里验证过后,才能算是结束。”

“给我讲讲你怎么判断出能1300斤以上亩产的,从基因判断产量,这还是全新的判断方向,对以后其他植物科研也很有用。”

要知道盐碱稻,并不是新鲜词。

科学家早已发现一些水稻能够在盐碱地生存。

夏国也有很多专家在做研究,陈文福手底下也有类似的项目。

目前最高亩产,也只能做到500斤左右,对环境要求也比较高。

盐碱地土壤含盐量为0.34%,pH值不能超过7.9。

对于盐碱地的衡量也有一个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