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大明求生记 > 第三百七十八章 攻城之战(上)

第三百七十八章 攻城之战(上)

什么叫做煽动,可惜明朝人还不明白报纸舆论对民众的威力有多大。自从报纸诞生起,坊间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读报人。这些读报人不光是读报,还帮着解释事态发展的动向。着实吸引了众多酒楼茶楼饭庄的掌柜们,原先哪些说书的也改成了先读报后吹牛。经过这些巧舌如簧的解说,往往会把某一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小事,变成蜿蜒曲折,情节一波三折的故事。要不然这些人吃什么?真的是靠嘴皮子求生。单口相声就是从此时兴起的。

这一篇文章就是要带动民众的血性,让百姓知道大明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外族鞑靼,制造紧迫感及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也让庙堂上的朝臣们明白不是平安伯好斗,而是鞑靼铁骑到了家门口,不得不奋起反击,还座实了是朝廷出兵,平安伯只是协助,出点钱财而已。特别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就是说虽然平安伯只是一个虚位封号,跟庶民一样,却不敢忘了家国,所做的一切是对还是错,还需时日才能评判。这就是说给自己开脱掉私自拥兵,私自攻打发起两国战争,私自占有领地,私自代表大明皇权,为接下去的进一步操作合法性做铺垫,等攻下了东胜卫后,看朝庭跟不跟认不认。如果朝廷派兵守卫,那么以上的所有罪状就不成立,反过来朝廷不认可的话,章子俊也有能力守住东胜卫,就是说东胜卫不是大明的领土和辖地,可以考虑搬家建国了。

想必朝廷不会糊涂到这个地步,所以说章子俊是为自己开脱掉所有的大逆不道及罪状。朝堂上的人难道看不明白,不知道平安伯的用意?跟古代人玩这种小心思,章子俊就像是小儿

科了,可是不得不说这一着棋还真把朝廷给难住了。

原本朱佑樘已经做好了准备,等这一次鞑靼兵退后,首先拿这位平安伯开刀,不管是打了胜仗还是打了败仗,命延绥卫参战也是监督平安伯在榆林所做的一切,目前已经影响到了皇权,就拿这一次,自说自话去攻打东胜卫,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有传报平安伯在延绥地区的百姓,只知平安伯,不知朝廷及皇上。有自己的“宝钞”,有自己的粮仓,有自己的学堂,还有自己的火器作坊,还弄出了一条铁路,朝廷派去的巡御史还是各方官员,要么被架空,要么同流合污,水泼不进针插不进,这是要做什么?难道要反吗?还是要割据一方?

平安镇的工业发展越来越像民国时期了,各种各样的工业制品出现在了普通百姓人家中,比如早就大量生产的各种各样的肥皂,还有近期推出的热水瓶,用玻璃吹制的双层保温瓶,已经在大批量产出,虽然玻璃的质量透明度什么的还不是很好,可是也没有影响到制作一些瓶瓶罐罐什么。

目前市面上大量的搪瓷用品充满着整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军队中,装水的羊皮袋以被搪瓷水壶替代,每个士兵都有一个水壶,还有各种民用的器皿,有盛酒的杯子,喝茶的茶具,还有炖锅等等,因为其轻便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就又要说道平安镇生产出来的铁皮材料,正因为有了这种低碳钢有很好的延展性,为后期的加工成为了可能,这种大批量的冲压件加工成品,降低了成本。打破了以往凡是铁器必将很贵百姓用不起,生活中大都没有一件是铁器,哪怕是门锁之类的也是奢侈品,能有一把切菜割肉的菜刀,都是一件大家当。

自从蒸汽机制造出来后,动力问题得到了解决,炼铁厂就利用蒸汽机的动力,改进了炼铁炉的鼓风,炼铁温度直接上升了三百多度,从原来的一千多度,改到了一千六百以上,新的高炉利用初炼出来的生铁块,进一步提炼后炼出了钢材,章子俊对目前的钢材分为三档,低碳钢制作民用品,中碳钢制造各式兵器,高碳钢制造火车车轮及工具钢等。

炼钢炉主要原料来自周边各地中小炼铁窑,明朝人采用古代炼铁高炉,因为温度的限制,炼出来的铁含杂质较多,必须重新回炉。所以从榆林到神木的铁路线很重要,因为神木有铁矿、煤矿、还有冒出地面的石油。这种石油只要粗炼一下,就能给炼铁炉提供燃料,在焦碳的加持下,炉内温度将进一步提高,利用这种方法,才能精炼出这三种钢材,新式窑炉对制造玻璃也进一步提升。炼焦煤时,又能回收多种副产品,焦油、粗苯、硫磺、硫铵等,又把这些产物配制在手榴弹、炮弹中用来提高黑火药的威力。

所以说所有的产出都是一环套着一环,特别是化工类,如果不知道其中的环节,就不能发展下一步。煤可以闷烧成焦碳,从中可获得很重要的焦油、粗苯、硫磺、硫铵,其中焦油进一步提炼可获得煤焦油,可以在炼制高碳钢时用作还原剂发挥重要作用,就是数量太少,不然用途极大,什么合成橡胶、医药、防水材料等多要用到。硫磺、硫铵这二种更加金贵,硫磺可制成火药,而硫铵用作金属防锈,电镀等。可以想象在明朝弘治年代要获得这样的东西,是多么地不易,不是不易而是仙人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