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明末中兴路 > 第470章 临敌

崇祯十八年临近冬季,黑海沿岸的不少地方还没有封冻的时节,萧轩所在的队伍所在的大营也要准备在不久之后出发了。望着茫茫的大海,即便是跟随新亲卫营一起来的陈新等人也对少有所感叹。通过黑海至直布罗陀一带的内水海洋,数千里范围内气候迥异的广大内陆就这样通过相对便利的交通紧密的链接在了一起,无不预示着这一带的重要性。

萧轩也想起了这一带在以后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先是奥斯曼土耳其和俄国波兰之间为了争夺乌克兰南岸所爆发的期战争,后来到了近代发生过克里米亚战争。一战的时候,列宁在布列斯特合约中出让了大片领土,可是仍然没有放弃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在后来,这一带也最终成为俄国控制的有效前哨。

想到这些,萧轩就说道:“未来数年都一代人左右的时间,我们要按照面向未来的标准来修建崭新意义上的要塞和工事,最多限度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还要有效的发展轨道运输,将这里同河中一带真正的紧密联系起来。河中到内地一带以后有条件也有加强新式的轨道建设。只要能够确保这一带到内地的交通干线,我们也就在最低限度的情况下拥有了影响整个世界岛或者整个世界的能力。。。”

在同真正能够说的上话的黄斗等人闲聊的时候,萧轩也表达过自己对世界历史的一些法,总体来,西方文明的先发和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必然而绝非偶然。开放性的地缘环境让各种各样的知识文化与技术对这里的影响更容易,而反过来则不同。条件良好的早期海上航行需求则会在很早就推动实事求是精神和哲学逻辑的发展乃至对一些简单科学启蒙的追求,更不要说开放文明竞争环境下所形成的竞争。如果不是某些技术上的缺门导致欧陆一带森林地区开发太晚,恐怕在更早的时间里就会走上从文艺复兴都启蒙时代的道路了。正如基于旧能源时代文明的布热津斯基或者亨廷顿所论述的那样,从战略上说:东方是一个庞大的文明边缘,不具备挑战整个西方的潜力。除非,同俄国文明或文明之一联合。其根本原因当然是在于某些工业领域资源的巨大短板。这正是这种短板,或许才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整个现代东亚的劳动负担。

想起这些,萧轩也就越来越觉得中东一带的某些政权不能留。远来:陆上主要势力范围很容易因为核武器之类的因素而固化。“俄国成为中国的加拿大”即便在世纪也是很难想象的。于是对于那些非一线文明地方的有效控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假如远东和西方是力量对等的两个超级大国势力范围,中国也很难通过海上力量来影响西非拉美等不少地方。然而在隐轰和新一代远程作战飞机的半径之内,对波斯湾乃至印度洋沿岸乃至澳洲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就要容易的多。。。

就在萧轩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夜空中依旧升空保持着警惕,并用珍贵的二十倍望远镜展开侦查的孩子们突然有人发现了海面上一些奇怪的光亮。因此也在这个时候很负责任的通过快速投筒快速通信方式将消息从夜空之中穿了下来。

曾经有过一些夜间夜巡对抗经验的新新亲卫营官兵说:“不知是不是虚惊一场,不过倒有一定可能是敌军有可能在夜间展开袭击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