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明末中兴路 > 第113章 迎敌而上

第113章 迎敌而上

当建州大军入寇的消息穿到萧轩耳中的时候,已经是萧轩所率领的主力大军开入到河南北部平原一带的时候了。也就在近卫营与勇卫营队伍尤陕入河南不久,近千人左右的建州马队就与萧轩所率领的万人左右的队伍遭遇了。一开始听说要与后金精锐交锋的时候,很多在之前的作战中积累了不少自信的少年们还是多少有些紧张。

萧轩当然也明白:同这样的对手交锋,就算对方的兵力不足,如果在行军安营的时候不小心也会遭遇到严重损失。因此就将近卫营与勇卫营按照双层防线的标准合兵一处,组成更巩固的阵线以作战队形展开前进。就算在休息和构筑工事的时候,也至少有三千以上的战兵、数百门抬炮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

见到敌军的队伍似乎集中起来,这些建州本部主力也感觉到找到了作战目标,打算先通过远距离上的抛射来看看这支传说中的明廷天子禁旅的任性如何。因此以松散的队形斜着从四个方向上逼近过来,并娴熟的在接近半里左右的距离上放箭。让那三两左右的重箭跨越一百五十步以上的距离飞落过来。在骑射中都能让重箭抛射到这样远的距离,还是超过了不少官兵们对弓箭的认识。毕竟之前同那上百名后金精锐交锋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对方虽然精悍却人数太少的缘故,很少浪费箭支而在远距离上展开抛射。

如果大军遇到建州主力的不同情况下应该进行如何决策,其实很早整个队伍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作战条例,无需萧轩亲自下令,各队就已经开始用抬炮接连不断的以三两上下的封口实弹展开轰击。以小队为单位,在长炮手的引导下集中开火覆盖一匹马附近一定距离内的范围。有的便左,有的稍稍偏右。

这样下来,平均几乎每十次上下抬炮手开火就会有一枚威力巨大的三两重弹把远处的敌军战马立即打翻在地,血流如柱一般。对面射过来的重箭虽然更多,但在这样远的距离上抛射,仍然让那些前来骚扰的建州骑兵在这样零星交锋的死伤比上处于明显下风。伤亡损失了百余匹马乃至数十名官兵之后,兵力单薄的敌骑似乎就放弃了骑射骚扰的打算,将队伍集结在两三里以外的范围打算随时跟踪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并在有机会的时候就展开“致命一击”

初次交锋的便宜虽然让不少少年们之前的紧张有所缓解,但此时周遇吉却感觉到了形势的不秒:“圣上:建奴的主力骑兵竟然已经越过了黄河到了中原腹地境内,那说明顺天府一带很可能已经被建奴的大军完全控制了。如今工匠也好,还是几位娘娘也好都在队伍中,不如我军暂时南避襄阳一带。。。”

周遇吉的话并非没有让萧轩心动。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如果此时率领大军北上,以建州主力的战役能力和机动力,自己率领的这万余人很可能遭遇到建州主力的围攻。暂避南方似乎是一个理性而正确的选择,更别提到了南方,自己还能有条件亲自以武力震慑某些人,不愁缺乏扩军发展的实际。此时虽然表面上建州还仅仅龟缩于辽东一带,然而萧轩当然明白:从战略力量上说:这已经是一支有资格入主北方争夺天下的势力了。。。

不过萧轩在思考了许久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决定冒险北上一次。如果让自己率领着万余人同建州全军两三万披甲正面对决。那浑河之战的翻版很有可能。但辽东军尚未被打的失去了脊梁的情况下皇太极等人怎么可能老家也不要的倾巢而出?此外,萧轩相信赵率教、卢象升、满桂等人的力量就算不足,也一定能够牵制住建州部分力量。自己会面对的在正常的情况下有包括一万披甲在内的累计两万满洲主力就算不错了。如果是这样,整个大军不是没有抵抗住对方攻击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不是全部的理由,萧轩想到了这些少年官兵们的家人都在京师,兵源主力也都是北方人。如果在南方扩军,自己恐怕首先就要面对口音和地域的挑战。更坏的可能是:因为某些势力的早有准备,某些南方势力趁机将关系和暗线影响到到近卫营与勇卫营范围内也并不是不可能,而这是萧轩根本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