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桀宋 > 第201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第201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而面对势如破竹,又是虎狼之师的宋国大军,楚军真的敢出战吗?别的不说,如果让子偃做楚军的统兵大将的话,他肯定选择据坚城而守之,反正能支援的军队这么多,楚国的国力这么雄厚,一旦展开拉锯战,不说能不能击败宋军,耗都能把宋军耗死在泗水一线!

对此,张烈也是耸了耸肩膀说道:“只能随机应变了。毕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若是楚军死守新野、巨阳的话,我们只能是从中找破绽,寻找有利的战机发动攻势了。”

宋君偃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再完美的作战计划,也不可能真的实施到位的。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伐战之事的精髓。

作战计划,说到底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很多时候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有张烈这么一位战略家从旁计划,可以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但是实施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在冷兵器时代,其实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战略规划的。国家伐战,就是派出一名统帅,调兵遣将,具体怎么去打仗还是统帅说了算!

这也是为什么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缘故。

战事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很多战事都取决于统兵大将的判断。在历史上,打拉锯战的将领往往是倍受质疑的,看看乐毅伐齐就知道了,乐毅在攻占齐地之后,就开始治理齐国原来的疆土,讨伐还在抵抗的齐军,但是这个时候就有人举报他蓄意谋反了!

若不是燕昭王足够贤明,也足够信任乐毅,把那些弹劾他的奏牍都压下来了,还指不定要闹出什么事情呢!

还有历史上桑丘之战的时候,匡章迟迟没有出动,就有人向齐威王弹劾,说匡章想带着兵马投靠秦军。

在当时,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又必须顾及到后方,惟恐韩、魏二国在后图谋。所以秦军只是虚张声势威胁向齐出兵,实际上却犹疑不定不敢进攻。

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开战前夕,让双方使者多次互相来往。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旗帜标记,混杂到秦军当中,等待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破敌。齐威王派往前线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便悄悄向齐威王汇报。

尽管前线三次送来情报说匡章可能降秦,但齐威王都没有相信,一如既往信任匡章,坚持让匡章指挥作战,终于保住了这次抗秦战争的胜利。

所以这个时代的战争,伐战之事无论巨细都是交给统兵大将自己处置的。而国君和大臣们只负责规划一个战略,譬如这一次征战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之类的。

战略家和战术家的区别就在这里,优秀的战术家未必是合格的战略家,因为目光短浅,而优秀的战略家却绝大多数都是杰出的战术家,因为他们足智多谋。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张良和楚霸王项羽、韩信。

张良给汉高祖制定了几乎完美的战略规划,伐取关中,连诸侯而反楚,划鸿沟而分楚河汉界等等都是十分正确的战略,说明了张良的眼光独到之处。

而韩信和项羽都是百战不殆的人物,战术上是长处,战略上是短板,所以他们能不停地打胜仗,却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打仗,一味地征伐,鼠目寸光,最后都不得善终啊。

“张烈,你打算以何人为将?干骜?还是简雍?”宋君偃疑惑地道。

这个时候在商丘能征善战的良将就只有两人,一个是干骜,一个是简雍,而匡章和熊子丹作为宋国比较出名的将军都已经出征在外吸引楚军的火力了。所以在子偃的印象里,能担当这个伐楚大战的统兵大将,只有干骜和简雍两个人了。

“非也。”不料张烈却是一口否决了。

他虽然知道宋君偃更倾向于干骜领兵,但是张烈还是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张烈说道:“此战,绝不可以打拉锯战!干骜和简雍两位将军的能力是足够了,堪当大任,可是此次伐楚的话,臣有一个更好的人选!”

“谁?”能得到张烈保举的都是不简单的人物,所以宋君偃也起了兴致。

“贞姬娘娘。”

好色是每个男人的通病嘛。一国之君,你还希望他一生只有一个女子,那是不存在的。风流是专利,生孩子的话宋君偃或许还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捂脸。

要学会享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