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380章 不得不妥协

第380章 不得不妥协

大典的编纂也就只是朱允熥,朱标还有老朱三人私下商讨过。

当朱允熥第一次把编纂大典的事情抛出时,那些文官的眼睛当即纷纷亮了起来。

能把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千百年来的优秀典籍全部囊括进去的一本书。

不说是担任总编撰了,就是能在其中署个名那都可以名留青史了。

别看他们现在能庙堂对答,好像是身居高位了,但百年后不过也是一塚枯骨,千年后也将消逝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

可若能在这样的大典上留名,将来凡士农工商识字者皆可知其名讳。

纵然沧海桑田,也总可有他们一席之地。

历朝历代凡编撰典籍者,可从不曾有人反对过的。

朱允熥刚一提出来,很多人便纷纷附和。

哪怕之前只为喂充数的,也都无不有跃跃欲试的心思。

这个时候了也没必要论主次有别了,解缙当不过只是個阁臣,不也掌了孔家的典籍,在士林中积攒了很高的名望吗?

现在的内阁在老朱的一手打压下,还只是皇帝的高低秘书,并不见抬头的趋势。

“臣乃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幸赖太上皇隆恩,高中二甲前五,在翰林院就职五年之久,又选至于科,臣多年来孜孜不倦一直未曾懈怠读书,臣愿参与大典的编纂。”

朱允熥道出要编撰大典后,还没有人对此发表意见,就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能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中脱颖而出站在今天这个位置,毫不夸张的说全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就大明目前的士林风气,曲意逢迎之人绝对混不到今天的位置。

有了第一人领头,其余人也不甘落后,纷纷都开始了自我介绍。

大概都是多少年考中的进士,之后又在哪个部分谋职,这么多年来又是如何读书的。

有的人见会试殿试不行,又开始在乡试甚至是县试,以及考了多少年做文章了。

反正又不是围绕他的,他们愿意争辩就争辩去,正好也能暂时把他从漩涡中解救出来。

朱允熥神色淡然慢慢端起了茶杯,而旁边的朱标却是看不下去了。

虽说辩论有助于双方进步,但这种无意义的争吵纯属浪费时间。

朱标要处理的朝政何其多,哪有那么多时间听他们说这些无用的东西。

咳咳。

朱标轻咳一声打断了众人的辩驳,道:“大典的编撰是项浩大的工程,非短时间之内所不能完成,也非寥寥数人所不能定。”

“各位可把自荐举荐奏章递上来,孤会酌情挑选的。”

“然正如之前所讲,想要把这部传世的大典编撰出来,所需要之人力物力必不可少,现在人已经有了眉目,户部可拿多少钱出来。”

朱允熥循序渐进铺垫了这么久,朱标哪还不知道他的用意。

被喊到后夏元吉站出来,利用职大那种记账方式的确是便利了很多。

哪怕是账本没在身边,他也能大致报上几句。

“户部年税在七千余万,除整修兵备,疏通河流,救灾安民等等事项后,还需留有应对大的突发状况,所剩数目不过寥寥无几。”

“大概也就只能拿出不到三万两,”

在开海之前税收不过四千余万,快一半的增长都在市舶司和下西洋的税收上了。

但开海不过两年之久,之前的税收也只够勉强可以维持国家的运转。

换句话说,赋税增长的最多,不过也就有六千万冲入国库。

而宝船出海,水军战船,军卒退役,官员增俸,这都是些不小的数目,现在的户部结余下来的银钱根本就没多少了。

“三万两?”

一听这,有人急了。

他都想好如何在大典上挂个名了,竟然又告诉他户部没钱了。

夏元吉并不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之所以被这些文官裹挟,不过是乡中族老以为母亲立贞洁牌坊所要。

夏元吉在世时是湘阴的教谕,在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孤儿寡母生活异常艰难。

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直到他以太学生身份被老朱赏识,提拔成了户部四川司主事。

到目前,他母亲守寡已经二十年,达到了旌表的时间。

他虽在朝中为官,但旌表却需乡里奏呈,为了这他只能选择在文官中中立。

当然,夏元吉本身并不是个趋炎附势之人,最主要的原因他是职大的便利,但却不认以职大的模式选官。

职大的学生是精通四书五经,但对礼仪的践行却差了很多。

闲话少叙。

面对众人的质疑,夏元吉不卑不亢,回道:“这都有账可查,朝廷赋税收的多,但花出去的也多啊。”

花在哪儿,都办了啥事,他们这些人身处庙堂之上不可能不知道。

但他们没想到,最后竟只剩这么多。

“这个钱少了些,需去各地收集典籍,很多书都是孤本,哪怕是有朝廷的差旨,没有银子辅助都办不来。”

“再把这些书整理抄录,光是笔墨纸砚就是个小事情。”

“另外还需差役运送,这也是一大笔钱。”

“供养抄录之人,这也是钱啊。”

人都得吃饭,一家老小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又有谁能认真办差。

朱允熥原本还以为得由他提点编撰的困难,想不到根本不用他开口,便有人提前想到了。

既如此,倒更不用他多说了。

朱允熥仍旧淡然的品茶,只等那些人自行商议出个结果来。

“目前朝廷用钱的地方多了些,等将来水军战船完成了筹备,或许才是编撰的最好时机吧。”

这话是朱标说的。

朱允熥悄悄瞥过去,只见朱标神色淡然,没有丝毫的紧迫之意。

还是挺佩服朱标的。

要不是刚才朱标说想赶着洪武的年号,把这部大典的编撰置办起来,朱允熥还以为朱标是真的不着急呢。

就在朱标笑意盈盈的问答中,那些文官们率先开始着急了.

说是要等水军战船组建完毕,但组建完毕还需些时间。

而且,水军组建完毕或许还有其他的重大工程。

推迟些编撰日子再编撰倒是不迟,但是他们等不及了。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谁能知道他们那个时候到了哪里,是否还有资格参加这个编撰。

众人绞尽脑汁大半天终于想到了,这不还有富民实业吗?

要知道以往的时候,朝廷凡是有资金短缺的时候,都是由富明实业伸以援手的。

目前朝廷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解决日常的运作问题,那富明实业赚到的钱不就可以支持编撰大典了吗?

想到这,终于有人主动提了起来。

“殿下,不知富明实业可否援助。”

被问到了之后,朱允熥这才放下茶杯。

“目前有流动银子三百万两。”

朱允熥慢悠悠的吐出一句,至于是什么意思那就需要他们自领悟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

富明实业帮是可以帮,但需要运作起来才能帮。

三百万两看似不少,但最多只能维持半年的运转,而半年时间户部那里根本就没办法独挡起来的。

要是把富明实业强制收于朝廷之手,那编撰事宜怕就要中途夭折了。

他们不能在大典的编撰官上留名也就罢了,但若是夭折于中途,即便是留了名声恐怕也是骂名了。

想明白这,出身北方不受出海富明实业出海影响的人很快站了出来。

“三百万足可以支撑大典第一步运转了,要是可以的还望殿下能够鼎力相助。”

有人站出来后,很快又有人附和,道:“现在于匠人中流行的《百科全书》就是殿下主持编撰的,想必殿下对大典更为支持,以富明实业的能力全力为大典保驾护航应该没问题。”

有了这一捧杀后,陆续又有人站出来。

总之一句话,朱允熥能编撰《百科全书》,势必知晓编撰大典的好处,自然能够不遗余力支持大典编撰的。

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书都不是傻子,这样无限制的恭维朱允熥,让富明实业支持编撰大典,他们之前弹劾富明实业与民争利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北方官员没多大的影响,南方官员可把他们骂了狗血淋头。

但北方官员虽少,但也不是一丁点影响都没有。

在他们这些正道官员被压缩的越来越少时,没了北方官员的支持他们的力量更加薄弱。

为了不至于丧失了弹劾富明实业无果之后,再丧失了大典的编撰,也只能是先全力支持以富明实业支持大典编撰了。

“臣以为甚妥。”

之前反应最强烈之人都妥协了,其他人再继续坚持除了应属于自己的权益丧失的越来越多外,基本上不会再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了。

“臣附议!”

随着倒戈之人越来越多,剩下的人即便是不说话也没啥影响了。

这么多人呢,偶尔有些执拗之人也实属正常,朱标也不等所有人都表态。

随之,朱标便道:“朝廷设皇庄的目的并非是要与民争利,其关键是为了能让百姓少出些供养之费,而富明实业也是同理。”

说着,朱标又对富明实业一顿褒奖。

刚开始朱允熥创办富明实业的时候,老朱和朱标没少因此忧心,担心朱允熥会因铜臭之物丧失本心。

但事实证明,这么多年富明实业所有盈利都用在了朝廷所需之处,而在朱允熥身上却看不到一丝骄奢淫逸的存在。

“太子自创富明实业外,为朝廷解决了不少的难题,若不是因富明实业的在,少不了诸卿绞尽脑汁,也少不了民间乡贤出力。”

换句话说,要不是富明实业大明要想有今日的成就,可就得在朝之中的大臣们出主意,民间的那些士绅大族出力了。

正是因为有富明实业在,拿着朝廷俸禄的大臣们可以高枕无忧,而那些士绅大族除了不用出力,还能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