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1130章 变策

第1130章 变策

只不过,魏延的围点打援,围的是延津,打的酸枣的援军,而现在姜维做出的改变,围的是酸枣,打的,却是延津的援军。

姜维预判,随着延津的魏军兵力增多,必然要想办法重新沟通酸枣和延津之间的联系,保证这条通道的畅通.这样的话,延津的魏军,必然会选择主动出击。

而姜维要做的,就是在这里堵住魏军的出兵路线,让魏军无法全力出击,去配合酸枣的郭淮前后夹击魏延所部。

而分兵给魏延,让魏延兵力增加到两万人以上,围攻酸枣,又会迫使延津的魏军必须想办法突破姜维的拦截,前往酸枣稳定局势。

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要么魏军集中兵力跟姜维野战,先击破姜维所部,然后再南下酸枣,要么,就是分兵出击,一部分人缠住姜维所部,另一部分人领兵去支援酸枣。

在姜维看来,魏军选择第二种的可能性,会高于第一种。

即使姜维分兵一万给魏延,自己手里还有八九千的兵力,再加上文钦及时来援,依然能保证可用士卒在一万人以上。

以自己的指挥能力和谋略,以大汉禁军的战斗力,如果不求大胜,只求牵制的话,牵制两到三倍的敌人,姜维还是有信心能做到的。

因此,曹魏方面,只要在延津没有聚集三万以上的兵力,是无法突破自己的拦截,去支援酸枣的。

所以,对延津守将而言,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就是同样派人牵制住自己,然后分兵去支援酸枣。

而既然是分兵去支援酸枣,兵力必然不会太多,最多也就是万把人左右.魏延手里有两万余士卒,在野战中伏击一万魏军的援军,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这样,新一轮的围点打援,就有了操作的空间。

而只要在这样的围点打援之下,消耗掉一部分魏军的兵力.往好了想,可以重新获取战场优势,进而对延津和酸枣分而取之。往坏了想,至少也能维持住现在的战略平衡,持续给兖州的司马懿的后路制造压力。

这就是姜维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应变办法。

而随着姜维开始应变,汉军的兵力调整也在顺利的进行中。

曹魏这边,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的,当然是延津渡口的蒋济.自家正面的敌人突然减少了一半,蒋济怎么可能察觉不到。

而已蒋济的战略思维,再加上姜维分兵去的方向,略加思考一下,蒋济大概就猜到了姜维在想什么。

这个时候,其实是蒋济最好的破局时刻趁着姜维分兵以后的兵力空虚期,主动出击,一举击破姜维,那么整个战局就彻底反转了。

可问题是,蒋济做不到。

曹宇只带了五千士卒过来,即使加上延津渡口剩下的守军,总兵力也跟姜维差不多贸然出击,以蜀贼之前表现出的战斗力,好像没什么胜算。

因此,蒋济只能是按捺住性子,耐心的等待,等到杜恕率领的剩余禁军能尽快赶到。

很显然,蒋济还是对大汉禁军的战斗力没有直观的认知,在他看来,同等兵力下,大魏的士卒确实干不过蜀贼,但只要兵力够多,堆也能堆死姜维。

所以啊,当三天后,杜恕率领的剩余两万五千士卒抵达延津渡口后,蒋济立刻献计,希望曹宇亲自领兵出战,击破当面之敌。

曹宇再次欣然采纳没办法啊,曹宇真的不懂这些,但既然是蒋济的建议,自家国相杜恕也表达了认可,那自己照着做,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仨凑一块,只看到了自家兵力是城外蜀贼的三倍多这一个优势,压根没想过,这三个人中,就没有一个人,是擅长军阵指挥的存在。

或者说,蒋济想到了,但蒋济也没太当回事而已。

三倍以上的兵力,就算自己这方指挥差一点,用兵力怼也能怼死对面的.这就是蒋济最现实的想法。

然后吧,曹宇就正式领兵三万出战,自己领一万士卒坐守中军,左军一万士卒交给了蒋济指挥,右军一万士卒交给了杜恕指挥。

而姜维这边.姜维看着这个布阵就有点想笑。

这都是什么军阵白痴,居然摆出这样的阵型出战?!

看来,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