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劝关羽

第六百二十九章 劝关羽

徐庶先是一言,呵退了邓艾。

邓艾还是很尊重徐庶的,毕竟这些年,邓艾一直呆在荆州,学业教导也好,兵法韬略也好,基本都是徐庶在代张溪传授,算是邓艾的半个老师。

徐庶这么一发话,邓艾当即听话退下,站立一旁。

而此时,徐庶才对着关羽拱手一笑,说道,“大将军也请息怒,此事事关重大,也需大将军好生斟酌才是。”

徐庶呵退了邓艾,又非常照顾自己的面子关羽被撸的有点顺毛了,也稍微的缓和了一下自己的脾气。

然后吧,关羽说道,“军师之言,老夫亦知。只是,老夫行事,素以信义为先,邀战乃老夫亲提,岂有不应之理?!”

只要是猫科动物,撸顺毛了,不管是老虎还是大猫,都会比较好说话关羽就稍微的向徐庶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但徐庶听完了以后,多少有些皱眉。

如果只是为了面子问题,那徐庶还是得劝劝的。

身为一国大将军,不能因为面子和个人好恶,就把将士们置于危险的境地.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但对关羽嘛,你也不能跟邓艾似的,有什么就直接说什么,得用点方式方法。

因此,徐庶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将军可知,先汉淮阴侯否?!”

这话题转的,关羽也是一愣,下意识的点点头,回答道,“自然知道。”

徐庶一听这话,立刻顺着说道,“昔年淮阴侯落魄乡间,遇屠中少年,遭逢胯下之辱,一市人皆笑之,以为怯.大将军以为如何?!”

关羽听完这话,顿时也是紧皱眉头,仔细思考。

韩信遭受胯下之辱的事儿,托了太史公的福,记载在《史记里,天下皆知。

但谁也没觉得兵仙韩信是一个怯懦之人吧?!

所以.军师这是啥意思?!

关羽想了半天,实在不懂徐庶为什么要这么问,只好起身拱手,请教道,“还请军师明言。”

徐庶等的就是关羽的这个态度和这句话。

微微一笑,徐庶继续说道,“淮阴侯乃大智大勇之人也。试想,若淮阴侯以血气之勇,仗剑杀死屠中少年,所得者,不过于亡命逃窜而已,又何来日后匡扶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扫清六合之功?!故此,庶以为,血气之勇,非真勇也,忍一时之辱而成大事者,方是大英雄也。”

徐庶要表达的意思吧,就是这个。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大事,在这个时代的儒家思想里,并不是一个值得指责的点。

这真的不是因为后来韩信功成名就了,他之前做出的事情就会被人主动洗白.真不是。

现代人之所以用这些点去喷韩信,说白了,只是身处不同时代下的价值观不同,因此造成的错误观念而已。

太史公的《史记里其实说的就很清楚了,“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也就是说啊,韩信这个人,虽然是平民出身,但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平民,他属于“士”.虽然因此韩信被乡邻嘲笑排挤,认为这货脑子坏掉了,在异想天开。

但韩信始终坚信这点,并且时刻以“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韩信给亭长当门客,因为冷遇就弃之而去。

君不以国士待我,我自然弃君而去。

而给韩信饭吃的漂母,听韩信说要报答她,反过来还要斥责韩信的原因,也是这个。

因为不管是韩信本身也好,漂母也好,都认为韩信是“士”,这样的人,就应该是为主君效力,成就功业的,漂母给韩信饭吃,也没指望他报答,就只是不想看到一个“士”沦落到这个地步,韩信提报答,反而是在侮辱漂母。

用这样的观念去推理韩信为什么宁愿受胯下之辱,就可以解释了。

首先,给韩信胯下之辱的人,是屠中少年太史公用词还是真的挺委婉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屠户家的孩子,在这个时代的阶级体系里,属于是连平民都不如的贱业之子,更别说是“士”了。

也就是说,如果韩信真的拔剑把人杀了,他就是把自己的身份拉低到跟屠户之子一个档次,这是自甘堕落,不符合“士”的价值标准。

其次,韩信始终是认为自己是有大才能的人,将来是要报效主君,建功立业的人物。

他如果真的杀了屠中少年,那么等待他的,不是被衙役逮捕判刑,就是得隐姓埋名,亡命天涯.这对于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士”来说,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那年月,哪怕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和吴广,那也是出身清白人家,没有哪个人是杀人犯的。

基于以上的原因,韩信选择了忍受胯下之辱,也就非常正常了。

而徐庶在这里之所以要用韩信的例子来劝告关羽,其实目的也很简单——你关羽得想想,你是什么身份,你应该做和你身份相匹配的事情。

堂堂一国大将军,你的一举一动,皆身系国家安危。

跟张辽去单挑,就好比是韩信面对屠中少年那样,杀了他不过是血气之勇而已,而你真正的责任,是跟韩信那样,带领大家横扫六合,助大汉天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到底是你的名声和面子重要,还是光复大汉的责任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