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科幻大唐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国子监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国子监

另外还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隋开皇初年,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

开皇十三年593 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

大业三年607改称国子监,监内设祭酒一人,专门管理教育事业,属下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学,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

各官学的博士、助教、生员皆有定额。

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 :“国子一百四十人……”。

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是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学校。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

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

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

唐代曾几易国子监之名,曾改称司成馆、成均监,神龙元年705 又复其名。

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

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其中,国子监的“监”作监察、监视、监狱解时读平声jiān兼,用作官名、官署名时读去声jiàn荐。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

古书文字都是竖排的。

“上监”即前面的“监”字,“下监”即后面的“监”字。

左大监、右大监都是官名。

张守节的意思是,官名之“监”读去声,监察之“监”读平声。

魏、晋至隋、唐殿中省主官殿中监,南北朝末期以后秘书省主官秘书监,其“监”字都读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