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第375章 万众一心

第375章 万众一心

“毕竟此次考举,乃是前所未有之事,听说光是关中,便有数千士子应考;”

“关东虽远些,会有很多士子赶不上,但稍近些的地方,比如梁地、汉中,以及巴蜀、齐鲁的高门子弟,当也是能勉强赶上的。”

“一下就是上万考生,若不以校场作为考场,恐怕就没有其他地方,能容得下这么多人了······”

先前那愣头青抱怨了半天,本就惹得众人有些不悦,又碍于情面没有开口,只能强忍心中不快;

待这青年道出这番合情合理的话,众人自是争相点头附和,同时也没忘暗中败那愣子一眼。

至于那儒雅青年,倒是没有注意到众人望向自己的目光中,已经隐隐带上了些许敌意,只和气的对那愣头青笑着一点头,以表示自己并没有恶意。

等那愣头青也羞愧的拱手一揖,青年才同众人告别一声,便在身边仆人的陪同下上了车,离开了这片已经被晒得滚烫的‘烈土’。

“瞧模样,不像是小门小户出身?”

“许是哪位大家的得意门生,又或是功侯贵戚家中子弟吧?”

“——方才交谈,说是琅琊郡临沂人;”

“——似乎还在济南郡做过亭长······”

·

“多少人了?”

未央宫,宣室殿。

几乎是在见到刘舍的瞬间,刘胜开口第一句话,便是这没头没尾的一句:多少人了?

刘舍倒是明显对刘胜这个问题早有准备,只稍反应片刻,便赶忙一拱手。

“禀陛下。”

“原籍关中的士子,光是已经到相府报名的,就已经有四千三百多人。”

“至于关东、汉中、巴蜀,也已经有两千多人。”

“剩下这半个多月,恐怕还会有不下两千。”

“如果不是时间不够充裕,关东有志考举的士子都赶到的话,此次考举,恐怕会有不下万人参加······”

在问出这个问题时,刘胜本就是眉头微皱,双眼也是遍布血丝,明显是很多天没有休息好;

一听刘舍报出这一连串数字,尤其最后提了一嘴‘不下万人’,刘胜的眉头只应声锁紧,面色都肉眼可见的更加疲惫了些。

“关中四千三百,关东现在两千多,还有没到的两千多······”

“加在一起,最少也是八千五百······”

“呼”

“倒是没预料到会有这么多人·······”

嘴上说着,刘胜手上也不忘忙活着,一手用大拇指和中指揉捏着两侧太阳穴,一手则下意识轻轻捶打起酸涩的大腿。

刘胜已经在御榻之上,连着坐了三天了。

困了倒头就睡,醒了就势坐起,吃喝也同样不敢耽误。

除了如厕,刘胜愣是一步都每一开御榻三步以内的区域。

至于原因,自便是方才,刘舍所道出的那一连串数字。

——八千五百人。

——这次考举,将有八千五百个知识分子,在长安参加考举。

而作为考举的举办者,尤其还是首倡者,刘胜要想顺利举办这华夏史上的第一次考举,需要考虑的事,也绝不单单是考试本身。

甚至可以说:考试本身,反而并不需要刘胜太过操心。

考题,刘胜已经编好了,也同朝中公卿沟通过;

考场,刘胜也算是找了个合适的地方——至少大小合适。

至于条件,刘胜也只能下令少府,在考试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尽量保证场地的卫生、整洁,沿途道路的畅通。

除此之外,刘胜也做不了太多——应考士子,都是来考试的,又不是来旅游的?

真正让刘胜感到头疼的,是这八千五百个知识分子齐聚长安,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这八千五百人,或许不是如今汉室最有才华、最有知识储备的人群,但绝对是最有能力做官的人。

为什么?

因为在如今的汉室,做官,是需要有钱的。

——太宗孝文皇帝曾说:有价值十万钱的家产,便算是‘中产之家’;

而中产之家,又被更多的成为‘良家’;‘中产之家’出生的子弟,也被称之为:良家子。

换而言之,在如今的汉室,家财十万钱,是官场、军队,乃至后宫的入场券,或者说是前提条件。

——官员,需要至少有‘良家子’的出身;

——征兵,也主要针对‘良家子’这个群体;

甚至就连后宫选秀,也都有‘非良家子不入秀册’的潜规则。

而这八千多人,无论住的远还是近,既然能在这个时间点——在这农民最忙碌的夏秋之际来到长安,并滞留数月应考,就足以说明其家底,恐怕并不只是勉强够上‘中产之家’的程度。

准确的说:这八千多人,基本都至少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既然家底够厚,又难得来了一次长安,这些人自然不可能和后世的影视作品所塑造的那样:背着个破书篓,就独自一人跋山涉水而来。

七八护卫,五六仆人,三两书童之类,当然是少不了的。

若是家底再厚实些,便是叫上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一起到长安转转、看看,游玩一番,也绝对是稀松平常的事。

这就意味着‘一个应考士子’,往往就意味着‘至少二十个外来人口’;

再结合这次考举,至少将有八千五百名应考士子,这就意味着······

“便是每人只带随从十数,也是不下十万人······”

“即便长安的常住人口,总共也才不过二十万人而已······”

作为汉室的都城,已知世界最繁华、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长安常驻居民二十万,已经算得上的这个时代的奇迹。

而在此基础之上,又短时间内涌入至少十万外来人口······

“丞相,亲自走一趟吧。”

“传令少府:开内帑,盯紧长安物价。”

“尤其是粮、布、盐、醋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波动绝对不能超过一成!”

“至于其他非必要的东西,尤其是和奢靡、享乐有关的东西,少府也大可适当放出库存,赚取一笔差价。”

“但农户的钱,绝对不能赚!”

···

“另外,廷尉、卫尉,丞相也得去一趟。”

“这十多万人,对长安城而言,实在是太多了些。”

“为了顺利办好这次考举,朝野内外,必须众志成城。”

“也务必万众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