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六十章 红光电子厂

第六十章 红光电子厂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

“同志,你找谁?”早上八点不到,阎解旷穿着蓝色的工装,推着自行车,听着工厂里的大喇叭播放的《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声,跟在一群姑娘小伙的后面走进一座工厂的大门。一边走一边心里还在想,宠儿狂魔虽然教育下一代失败了点,但歌唱得确实不错,这年头的歌声就是提气、振奋精神,却不料被火眼金睛的门卫大爷给叫住了。

“我是来厂里报到的,这是我的介绍信。”阎解旷只得从挎包里找出介绍信递给大爷,原本他还不想麻烦人家来着,自己去找厂办报到。

门卫大爷接过去一看,乐了:“哟!还是个大学生啊!厂办在那边,进去吧。”

听了门卫大爷的话,姑娘们都好奇的望过来,不一会就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我说这人怎么以前没见过,刚刚我还以为是哪个车间新招来的临时工,没想到是个大学生,长得可真俊。”

“怎么,看上了,姐帮你问问。”人群中一个二十七八的大姐转身问阎解旷:“喂!大学生,你有对象没?”这也太......直接了吧。

“对象倒是没有,不过......我已经结婚了。”阎解旷“老实”回答道,说完施施然地往厂办的方向走去。他可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应付这样的场面完全是小意思,嗯!除了秦岭。

留下一群姑娘小伙在那面面相觑,几个意思,结婚了算是没对象吗。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75年下半年,阎解旷来到红光电子厂报到实习。

这时候工农兵学员都是三年半学制、之后改为三年,实行从那儿来回那儿去的政策,从工厂里选上来的毕业后继续回工厂,从农村来的依旧回农村;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依旧返回原地就太浪费了。

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有些变化,尤其是像半导体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大多都去了相应的工厂。

像阎解旷这种在好些项目里都取得不错成绩的,哪个单位都抢着要,甚至学校都劝他留校任教,但阎解旷经过综合考量,最后选择去红光电子厂。

红光电子厂是由四机部从京城电子管厂抽一部分技术力量,与京城无线电工业学校合作创办的,厂址就在学校里面。1968年开始建设,到1970年建成投产,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第一个集成电路专业化工厂。

七十年代,华国IC行业形成了“两霸”,南霸盛海无线电十九厂,北霸就是京城的红光厂。

当时红光厂采用IDM模式,即集成器件制造模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够自行设计电路、制版、加工芯片,直至封装测试,最后打印包装,连特种材料和外壳都由自己生产。

但是这时候我国连2英寸的生产线都还没有,采用硅片仍是直径为30~40毫米不规则的小圆片,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厂的规格都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