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十章 洛阳风起

第十章 洛阳风起

天明之前,坊内四处响起的锣声和喊叫也惊醒了蔡邕一家,自然也知道车骑将军府走了水。

蔡邕听出了何苗话语中的急迫,听何苗主动提起,便安慰道:“既然是意外,叔达自可以放下心来,等待风波过去,有天子在,叔达不必过于忧虑。”

蔡邕看出一些端倪,虽不知何苗是因何遇险,可既然需要意外来掩盖,那就不是什么必死之局。何苗逃出火场后径直到了自己的宅院,由此可见对蔡邕的信任,他蔡邕也当得起如此信任,他不是十多年前那个需要抚育女儿而惜命的蔡伯喈。

如今小女儿已经托付给了好友泰山羊氏,大女儿蔡琰夫婿早亡,没了再嫁的念头,蔡邕已经能过心中那关了。

望着蔡邕淡然的模样,何苗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面前的茶水都凉了也没有饮下一口,只是呆呆地在想着什么。蔡邕见状便叮嘱老仆隐瞒何苗的现状,出门去打探消息,好安抚何苗。

午后,老仆回来草草用过饭食后才跟蔡邕何苗二人说起街面上的情况。司隶校尉袁绍在去过何苗府邸后,以宦官谋害车骑将军的名义,点齐兵马逼近宫城,同时还大肆搜捕宫城外与宦官们有关联的人,不仅是亲族,就算是与宦官做过生意的商贩也被通通抓了起来。

大将军何进回了洛阳城,居于大将军府,并没有阻止袁绍的举动,只是派出了几匹快马四散出城,老仆恰逢遇到蔡邕的学生,听说何进是要召回屯驻在洛阳周边的兵马。

掌管宫廷禁卫的桓典和袁术,一个是大将军的亲信,一个是袁氏子,自然作壁上观,静待局势发展。现在守在宫城门口的只有原上军校尉蹇硕统领的五千余兵马。好在外臣们克制,没有在太后和天子前面动起刀兵,不然这四千兵马是挡不住袁绍的兵势的。

回府前,老仆又听城外来的人说,并州刺史已经烧了孟津渡,扬言要清君侧。

一个老仆回来休息,蔡邕又派另一个出去接力,等到天色渐晚回来,又带回来新的消息,说是宦官们自缚于宫门前,愿意舍弃官职乞活一命,只有张让赵忠等寥寥数人,想要侍奉在天子和太后身边。

宫城外边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袁绍一整天都在宫城外,既没有答应宦官们的请求,也没有让军队撤离。

“叔达这下能放心了吧,事情就快要结束了。”

蔡邕也乐于看到宦官的结局,十多年前,他就是在宦官的陷害下,丢冠弃职,还连累了家中也遭受横祸,虽然保下他命的吕强也是中常侍,但蔡邕对宦官们还是坏印象居多。

蔡邕一脸的平静,何苗的心思却活泛了起来。

何苗的记忆与现实对应了起来,这段历史的走向大概是何进被杀、董卓入京、皇帝被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何进被杀、天子被废之后,何苗还能有好下场吗?能否活几天都不敢保证。

虽然何苗不知道这些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一定要做点什么。蔡邕是一定帮不了自己的,他无官无职,即便自己讲出何进和天子的结局,这天下又有何人会相信!

何进代表的是什么?是掌管军权的大将军,是统领政事的录尚书事,太傅袁隗是他的盟友,袁绍是他的门下。

他的心腹桓典领羽林中郎将,不仅掌管宫城防务,甚至远至函谷的洛阳诸关都在桓典的节制之下。而桓典跟何进的关系仅仅是心腹就能说明的吗?先帝死时,是桓典力劝何进不要入宫,拥兵扶保当今天子继位。

洛阳城外有八路兵马,除去河内的乔瑁与入函谷的董卓是袁隗的门下,其余的王匡是大将军掾,同样去泰山募兵的骑都尉鲍信和王匡都是泰山本地人;去上党募兵的张扬是何进心腹,毌丘毅也是何进的属下,去河北的张辽也听从何进的命令。

八路人马有四路在何进的执掌之下,这是朝野都知道的,剩下一路的并州刺史丁原虽与袁氏更近,可从他派遣从事张辽入洛听从何进指挥来看,丁原的屁股究竟坐在哪里还尤未可知。

而此时,今日最早离开洛阳的那匹快马,在掩人耳目之下,弃马伪装成农户,于傍晚终于到了丁原的军中。

丁原午后就接到了来自大将军府的公文,他被任命为执金吾,统领京师防务。可升官后的丁原还是磨磨蹭蹭,一直在收拾营垒、准备粮草,传令官几次都要催促大军尽快动身,丁原都糊弄过去了。

他在等什么呢?

他就是在等后来的这一卷文书。

并州刺史丁建阳,晓畅政事,宽博谨慎,忠勇可嘉,有功于社稷,着封济阳侯,邑八百户,其勉之。

文书上面盖着的有尚书台和天子印。

将此人藏匿好后,丁原让人去通知传令官,即刻拔营,入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