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七十六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

第四百七十六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

按照朱由检的估计,这个过程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届时大明的国力基本可以达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总体水平。

再往后的话,能不能发展,朱由检就不清楚了。

王徵已经六十岁了,而孙元化、毕懋康等人也都六十岁,唯一年轻一点的就是宋应星和宋应昌两兄弟,但他们也年近五十。

他们这批人去世前,大明能不能研制出内燃机和电力?这个答桉存疑。

他们这批人去世后,大明能不能诞生比他们更厉害的人物?这也也存疑。

在朱由检看来,他觉得更有希望的,还是他带领的齐国不断巩固基础科学。

说白了,眼下的大明科学家就是高级工匠,很多基础的科学原理他们根本不知道,只知道按照朱由检的要求来研究。

研究成功之后,大明固然有了新东西,但一旦涉及到牵扯大量物理化知识层面的研究,他们基本就举步维艰,很难研究成功。

朱由检自己也举步维艰,但他可以不断地在齐国培养人才来完善基础科学,实在不行就从欧洲抢人,反正只要齐国弄出电力和内燃机,大明拥有这些便是时间问题。

“好了,收起来吧,说说年底前,这些东西可以增产多少吧。”

朱由检让刘炳文把文册收起来,并询问起了眼前这十二个书吏。

这些书吏手上掌握着大明历年的工业数据,基本能推断出大明的工业增长。

随着朱由检的一声令下,他们的算盘开始不断敲打,并在一刻钟后得出了大概的结论。

“除了盐、酒、白布、绸缎等已经饱和的物件,其它物件应该能增产一到二成。”

“行了,退下吧。”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桉,朱由检挥手让他们退下去了。

等他们离开后,朱由检才靠在了椅子上假寐,但他的表弟刘炳文却疑惑道:

“殿下,您难道不让金铉他们带些机械过去吗?”

“要带,但不能多带,也不能带军事的机械。”朱由检缓缓睁开眼睛回应,随后开口道:

“你让承恩调十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一百台工业蒸汽机和库存所有拖拉机给金铉,当拱卫营的武器依旧是步铳和燕山五斤炮。”

防人之心不可无,朱由检不会轻易把大明最高成果的步枪交给金铉,因为这是大明的杀手锏。

有步枪在,哪怕金铉和黄龙割据齐国,朱由检也能轻松击败他们,收复齐国,但如果把步枪给他们,那双方就要打得有些久了。

更何况,步铳和燕山五斤炮,足以碾压北亚墨利加的欧洲人和土着人,所以他没有必要再加强火力。

万一步枪被欧洲人看到,在见证了步枪的威力后,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效彷。

朱由检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的态度就是对欧洲闭关锁国。

眼下的大明占据了人类已有文明约五分之二的地盘,如果齐国再能拿下南北亚墨利加,加上朱聿键等人就藩利未亚,那大明宗藩体系就能掌控世界已有文明五分之四的土地。

这种时候再玩闭关锁国,可就不是自己固步自封,而是把欧洲彻底封锁了。

朱由检沉思着,刘炳文也按照他的话去给人传信。

不过在传信的同时,朱由检也深吸了一口气,想到了亚洲水塔的乌斯藏。

原本他想让孙传庭休息三年,现在看来,明年孙传庭就得复出,并且带兵收复乌斯藏。

对于怎么收复,朱由检一点不担心。

击发枪出现后,即便只有一营兵马,孙传庭也能收复乌斯藏,更别提眼下青海地区有朵甘十二营兵马了。

他现在考虑的,应该是怎么分配军械局的步枪,同时扩大军械局产能,尤其是子弹的产能。

纸壳子弹的弊端太多,但大明又没有钢制定装子弹的技术和能力,因此只能使用铜制定装子弹。

世界十大铜矿里,有八个位于南北亚墨利加,剩下两个则是存在沙俄和旧港地区。

旧港的那个铜矿眼下已经开始开采,朱由检刚才看了一眼文册,目前该铜矿已经能稳定年产出三万吨铜矿,加上国内的铜矿,大概能保证七万吨的产出。

使用它们来制造子弹,每年能产出五百多万枚金属定装子弹,不过大明还需要铜来进行货币迭代,因此不可能都用于军事。

反倒是齐国,如果齐国能拿下美洲,那光铜矿出产,就能让齐国每年的外汇达到数百万两的程度。

齐国这两州大国,日后注定会是大明在贸易上的第二大对象,但由于地缘问题,只要大明节制了南亚和利未亚的诸藩,那齐国就成了世界孤岛。

朱由检是清楚这一点的,但那些事情已经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不在他现在考虑的范围。

他在考虑的,是齐国能不能提高移民速度,耕地数量和铁路里程。

西海岸和南亚墨利加的金银铜矿还等着瀛洲那二百多万劳改工开采,齐国得加快脚步才行。

“弟弟!”

正当朱由检思考的时候,朱由校的声音却闯入了长春殿,而朱由检也本能看向了门口。

果然,身着一身绯红圆领袍的朱由校走进了长春殿,并在见到朱由检后挂上笑意,朝着他走了过来。

朱由检见到自家哥哥也是无奈,只得说道:

“齐国五年计划里的图纸已经送往瀛洲了,目前不需要规划了。”

近半个多月来,朱由检和朱由校一直在讨论齐国的建设和规划,但讨论这种事情也是很累的,因此在规划好了未来五年的齐国建设后,朱由检就匆匆写下了十年计划的大纲,然后让人送给了金铉。

只是不想,朱由校似乎对于构建未来城市的这种事情很上瘾,因此即便任务结束了,他却还是拉着朱由检来不断讨论。

朱由检也是无奈,只能陪着他讨论,但长此以往下去,他也是会累的。

在心理上,朱由检可没有朱由校那么年轻。

“不需要规划也无碍,你我可以聊一聊关外三省的铁路啊!”

朱由校很会找乐子,关外三省的官员都还没有任命多少,他这边已经开始准备铁路建设了。

“好吧……”朱由检有点疲惫,但一想到关外铁路总得建设,因此他还是摇着头应下了。

“弟弟你看,这是我画的图,这个关外三省需要三条铁路,一条是从沉阳直抵松花府,在顺着河流前往北山城的主干道。”

“在这两条的基础上,从松花府修抵泰宁府,然后从斡朵伦城修一条直抵雅克萨城。”

“三条铁路,大约六千里,基本沟通了关外三省的所有平原,而所有城池也必须根据铁路来建造,这么一来能节省很多成本,尤其是……”

朱由校一看朱由检同意,立马滔滔不绝的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朱由检起初还听得很有精神,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就开始越来越困。

两兄弟从午后一直聊到了黄昏,最后朱由检望着朱由校拿出的那厚厚一叠叠资料和绘图,只能无奈说了一句:

“虽说绘图是好事,但铁路还是得实地考察才行……”

“那我去考察?”朱由校心里的野马一直没有收回来过,借机提出了想要去关外三省看看,而他这话也变相是在说让朱由检监国。

“不行!”一听到要监国,朱由检立马回绝了自家哥哥的“荒唐”想法。

开什么玩笑,灭了后金之后,眼下的他只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结果自家哥哥这会儿提出想去关外?

别说林丹汗入寇这件事情发生后,他的安危变得尤为重要,就是这件事情没有发生,朱由检也不会同意。

朱由检能同意朱由校四处乱走的地方,只有火车能达到的地方,而眼下大明九条正在修建的铁路里,修建最快的一条也不过是京杭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前半段,即京城到开封的京开铁路罢了。

即便是这段铁路,目前也不过修建到了真定府的安平县罢了,也就是三百五十里左右的距离。

算起来,前前后后一年的时间,能修三百里已经算是疾速了,如果不是雇佣了十万民夫修建,而是按照清朝一样的几千人修建,恐怕现在才刚刚修到固安县。

“哥哥暂时忍耐几年吧,等天启十五年,各条铁路差不多能修到沉阳了,届时哥哥想去辽东,我绝不阻拦。”

朱由检没给朱由校讨价还价的余地,而是果断的定了天启十五年作为朱由校可以外出去东北四省的时间点。

至于为什么定这个时间点,那就不得不说到朱由检的安排了……

天启十五年,洪承畴和孙传庭、杨文岳、吴阿衡等人基本入阁,有他们执政,大明乱不起来。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天启十五年的时候,自家那大侄子也十三岁了。

这个年纪,搭配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组成的内阁,算起来,这小子差不多可以当个吉祥物在京城监国了。

十三岁……

一想到这小子这么年轻就要监国,朱由检都多少有点良心难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