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 第390章 十字路口

第390章 十字路口

签完合同后,李未打算再去珠海看看华丰厂,去特区和谢立人聊一聊,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正大集团的打击很大,要不是谢家提早布局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在国内大举投资,搞不好这家东南亚最大的农业公司就要破产了,尽管如此,这场危机还是让谢家伤筋动骨,许多产业已经在考虑出售了,李未这次过去刚好和他们聊一聊,看看能接手哪些企业。

“去趟越秀吧,到东风路那边看一看!”上了惠农广东分公司的车之后,李未没有马上前往珠海,而是让司机绕了下路,抵达东风路的时候,就看见一处正热火朝天忙着建造的工地,工地门口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健力宝大厦五个字。

健力宝在火遍全国后进行了多项投资,1990年,健力宝出资1600万元成立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李宁出任总经理,1994年底,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脱钩,健力宝分三次收回了资金,1600万元的原始出资变成了无偿支持李宁的“无息贷款”,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就是挪用国有资产。

1991年,健力宝在纽约买下了帝国大厦整整一层楼,但海外市场拓展并不顺利,而现在他们又开始在广州建造新的总部,按照李经纬的想法,等健力宝大厦建成之后就会把企业从三水挪到广州。

这件事是李经纬和三水政府决裂的标志,说起广告营销,李经纬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在企业管理以及和当地政府的关系上,李经纬的短板就太明显了,别说鲁冠球了,就连王光兴都比他强得多。

首先,李经纬始终没有处理好健力宝内部的问题,由于健力宝是三水少数能按时发工资而且工资水平还相当不错的企业,所以许多领导都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塞进健力宝,这些裙带关系让健力宝内部变得异常混乱,好好干活的人得不到提升的机会,混日子的人却是越来越多,员工内部可谓是怨声载道。

在政府关系上,自从李经纬把企业做起来之后就日渐自傲,以当地的财神爷自居,在很多地方活动的仪式上,县里的一二把手坐中间,旁边接着坐的便是李经纬,再下去才轮到政府的其他官员,平时说话办事也没把这些人放在眼睛里。

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等他想要改变健力宝的产权归属,将这家企业化为私有的时候,既没有王光兴那么厚实的群众基础,也没有鲁冠球那样的上层关系,员工和当地政府都对他怨声载道。

而且他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没有提早开始准备,等抓大放小、国退民进大规模开始,周围的tcl和美的都顺利完成改制之后,李经纬才仓促上阵拿出了几份极其粗糙的方案,该方案提出将健力宝送到香江去上市,然后管理层通过股权激励拿到股份从而掌控这家企业。

三水政府无论如何也不敢答应,因为他们从李经纬在广州兴建健力宝大厦开始就有了不详的预感,健力宝每年上缴的利税占到了三水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要是这家企业跑了,那三水就会面临着财政崩溃的局面,这个责任谁也扛不起,于是他们以李经纬没有香江居住证,不能购买原始股为理由拒绝了这份方案。

之后几年李经纬和三水政府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两败俱伤,李经纬走人,健力宝被卖给了大骗子张海,这个显赫一时的品牌逐渐消失,直到多年后才重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可惜那时候已经没多少消费者认可这个牌子了,而健力宝大厦也在十年后被卖给了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地产中心大厦。

日后李经纬被诸多媒体包装成悲剧英雄,三水政府成了最大的反派,这其实和褚时健一样,都是资本竖起来的牌子而已,通过这俩人的悲剧为他们化公为私行为的正当性背书,要不然这一时期那么多典型,为啥他俩的事迹一直流传呢?如果没人推动,他俩估计早就被人遗忘了。

不管再怎么悲剧,有一个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健力宝从一开始就是国有企业,李经纬只是企业的管理者而不是所有人!他想将企业变成自己的,肯定会涉及诸多问题,而他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当地政府关系不好还是小事,最糟糕的选择就是打算把健力宝从三水迁走,这可是三水政府的命根子,要是迁走三水的财政喝酒就业都完了,这谁敢同意?

要是他的处置方法能更圆润一些,并且没有把企业迁走的打算,按照现如今的政策方针,李经纬未必没有成为健力宝掌控者的机会,可惜现在说什么都迟了,他已经彻底和三水政府翻脸,就算拿出新的方案,三水政府也不敢相信。

日后李经纬的悲剧被网民所铭记,却忘了这一时期有多少国有企业变成私人老板所有,他们将李经纬树立成典型,就是在给大家灌输这么一种概念,那就是化公为私是对的,要不然他们的企业也会像健力宝一样消失不见。

健力宝现在正处于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周围其它一些企业也是如此,等李未结束了在珠海的考察来到特区之后,又经过了另一处工地,和热闹非凡的健力宝大厦相比,巨人大厦的情况就冷清了许多,工地现在基本已经停工,只剩下寥寥几个工人看守着偌大的工地,工地外面蹲守着许多讨债者。

从大厦立项开始,这个项目就一变再变,最早定为38层,后来因为领导参观时的一句“为什么不盖高一点儿”又变成了六十四层,旋即有位大聪明提出六十四层这个数字不吉利,领导知道会不会不高兴?于是又改成了70层,这么一改,建造成本便从两亿飙升到12亿,工期也延长到六年。

原本依靠出售保健品获取的利润,巨人集团还能勉强支持,可保健品市场早就被三株、巨人、飞龙等企业搞得乌烟瘴气,去年迎来了大滑坡,巨人终于支撑不住了,逼得史玉柱不得不忍着不舒服给李未打电话借钱,然而李未只愿意给想成为ibm的史玉柱提供支持,却不愿意资助一个卖保健品的骗子,于是巨人大厦彻底烂尾,史玉柱也到了破产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