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 第三零三章 报应

第三零三章 报应

一件书法作品是一次完成的吗?据说东晋是这样的。

前文说过,那时简、帛、纸并存,书写依然保留着一些简帛的习惯。先写完,再稍稍修改。兰亭序上不就有涂改的?

写完了瞄一眼,不是实在看不过去的那就这样吧,不会反复重写。当时讲究的是从心所欲,随性自然。

但到了唐宋以后风气慢慢变了。苏东坡有时一封信要写上十来遍才能满意。

到了现代,有些书法家会同一幅字写上几刀宣纸,直到驾轻就熟,完全形成本能。这个...忍不住多句嘴,人形印刷机?

杜守义是一波流。他和小北之间的尺牍往来都只写一遍,写错了涂改,即使败笔多多也不会写第二次,要得就是那份真实意趣。而且修改之后的章法、墨法的变化让一张小小的尺牍显得很生动。

这也是他从王右军那儿得到的启发。看多了右军真迹后,他对章法有了颠覆性的新认知。书法不必求全求备要顺其自然。

写字不是画画,可以反复修磨,它是一种即兴创作,有很大的偶然性。

全神贯注,落笔无悔,这才是自然。如果一幅作品为了主观最佳反复修磨成百上千遍,那哪来的醉书兰亭序?哪来的祭侄文稿?

给周副首长的字也是这样。答客诮一遍完成,杜守义反复看了看,感到十分满意。他全力以赴了,这就是他此时此刻的最自然的状态。

“就这张了,等墨干了再拿走。”杜守义写完对周晓白说道。

一旁观摩的顾玲这时忍不住皱了皱眉道:“这么小?我还以为你打草稿呢。怎么不用宣纸呢?”

面对丈母娘,杜守义耐心解释道:“这是黄麻纸,用古法制造,尺寸不大但很珍贵。”他转向周晓白问道:“你看过王羲之的字帖吗?”

周晓白摇了摇头。

“你别嫌小。我临的是王羲之的帖,这种纸,这个尺幅都是最佳状态。等我一会儿。”

杜守义说着转身出屋,不一会儿,他拿了一张宣纸的楷书大幅回来道:“这张送你了。”

周晓白仔细看了一遍,道:“主席的咏梅?谢谢。”

丈母娘的意见也有道理,而且是为周晓白发声。那就买一送一,不行就买一送十...

今天的午饭是在小北屋用得,字是在小北屋写得,饭后的围炉茶话会也是在小北屋进行得....

杜守义的目的很卑鄙无耻:有二香在,要是能让你周晓白逃了,我这杜字倒过来写!连婆媳矛盾我都给你们提前解决了...

顾玲原来要留在小北这儿过夜,可是下午三四点时她执意要亲自送周晓白回家,连亲儿子都不管了。

等她俩走后,龚小北颇为感慨道:“姨妈和晓白挺聊得来呢。”

“是啊,这娘俩看着就投缘。”杜守义在一旁敲起了边鼓...

一夜无话,时间来到了二月十号,礼拜一。

午休时杜守义到熊明家去了一次,上午签到的越前蟹刺身正好可以让娄小娥尝尝鲜。娄小娥也正等着他来。

“清明以后动身?没问题。”杜守义听完点点头道:“熊明,你放我这儿的金子准备什么时候拿走?是提前送走还是随身带着?”

“都归你吧。那二十万美圆照理我该出两成。四万美元,那点金子还未必够。”

熊明的金子也就值个四五万人民币。四万美圆按当时汇率,要九万多人民币,小二十万渔村币了。

杜守义义想了想道:“十万美元投在女王,小娥你这儿投个二十万港币就行。没有也没关系,分红中慢慢扣就成了。

另外十万,熊明,就作为你这几年读书生活的费用。就算公司在你身上投资,送你去培训。那点金子就归我。”

说完他隐隐感到有些不安,想了想又说道:“这叫什么事?老熊家那点值钱的最后都落我腰包了。你们以后可得和熊宇楠讲清楚,不然这小子还以为我们多大仇呢。”

很多很多年以后,杜守义才知道今天的这份不安是哪里来得了。坑了熊家、娄家这么多金银财宝,一把全赔给人家了。

今日因明日果,这也是他算计周晓白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