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 第二九五章 黄纸

第二九五章 黄纸

时间到了一月九号,星期四。上午。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黄纸x5000。”

杜守义看着空间,他知道等待的东西终于来了。它不是晋代最好的纸,却恰恰是王羲之的日常用纸。

前文提过,晋朝的书写用具,书写习惯与后世是不同的。在东晋末年,朝廷颁布过一条命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以黄纸代之。’

这道命令很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在王羲之的时代,黄纸和竹木简是共存的。而且黄纸是日常主要用纸。

黄纸是什么?是晋人用防蛀的‘黄檗汁’浸染麻纸所得。未裁切的整张黄纸差不多二十多公分宽,五六十公分长短,厚实牢固,韧性极佳。

黄纸是日常纸,那就肯定不是最佳、最贵,是性价比最

高。

王羲之写《兰亭序时用的就是比它高出几档的‘蚕茧

纸’。《世说新语就有记载:‘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蚕茧纸是什么呢?它并非蚕茧所制,用得是楮树皮。

楮树皮纤维细腻,还包着一种独特的胶衣。造出的纸白如蚕茧、细如蚕丝,故此而得名。所以蚕茧纸又有‘凝霜纸’,‘银光纸’之称。听说过苏轼的最爱‘澄心堂’纸吗?那就是楮纸。

到了现代时常有人混淆,认为‘黄纸’和‘硬黄纸’是一种东西。其实不太对,这是两种纸。

晋代的书法作品传到唐朝已经几百年了,唐人对它们采取了一种保护措施:用熨斗烫上一层腊。就像后世做了一层塑封一样。

岁月久远,即使蚕茧纸、藤纸也会纸本泛黄。所以唐人又玩起了彷古。

他们会把新麻纸用上文提过的‘黄檗汁’浸透,再烫上一层蜡。由此诞生了一种颇具古韵的名纸‘硬黄纸’。

硬黄纸是唐朝特色。宋朝的皇室子弟赵希皓曾说过一个‘秘密’:今世二王真迹或用硬黄,皆唐人彷书,非真迹。

有了他这句话,在后世的古玩行业里,‘硬黄’一词便专指临摹本了。

话题越扯越远了,咱们往回再拉拉。

黄纸虽然不起眼,但因为是用‘麻’、‘藤’所制,也不便宜的。东晋朝的社会风气是:正式场合用丝帛或者侧理纸、蚕茧纸之类的高级‘白’纸,日常就用黄纸。至于竹木简,那是‘穷’人用的,穷到朝廷都看不过眼了。

至于王羲之...书法家需要大量练习,蚕茧纸肯定不经他造,他日常书写练习用的就是黄纸。

东晋人用纸不同,书写姿势也与后世不同。

高桌、椅子在宋朝逐渐普及,东晋时文人多用低桉,有时随便写写时甚至不用桉。

席地而坐,一手拿纸,一手拿笔,悬空而书,传承着竹木简时代的书写习惯。这些你去看《校书图,《女史箴图时都会有发现。

一手纸,一手笔写什么最方便?当然是行草了!

况且东晋人崇尚自然,行草也最符合他们的心性,所以行草发展优先于楷书也不是没理由的。

事物发展回朔去看,一定会多少找到些符合它们的逻辑。

纸不同,书写习惯不一样,如果不了解这些很难彻底弄懂晋人的笔势。

历史上曾有个牛人,为了写好王羲之,全盘复刻了王羲之时代的‘装备’。那就是元朝的李倜。

李倜不但纸、笔,书写方式全盘模彷王羲之,甚至他的书房也叫‘拟晋山房’。景致、摆设、用具全按晋人习惯进行布置。这个该怎么称谓?真人实境还原?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倜是单纯的模彷者吗?很多人这么认为。但后世的陈振廉教授为他说了一番公道话,称其是“被遗忘的一代大师”!

“我们只知道赵孟頫而不知有李倜。究其原因是赵孟頫具有‘文人班首’,‘书画领袖’,‘当朝权贵’,‘宋朝旧王孙’的复合形象,比起单一的书法家李倜自然更会引起世人的认同和推许。”

杜守义对此十分赞同。世人评论书法高低时总免不了取其官位,启功先生评论颜真卿时也有过类似论述。

而且他的收藏中有李倜的一幅字,就是金贝勒那批古玩中的一件,当时见了简直惊为天人。

至于说李倜继承多,创新少...杜守义要说:人家本来追求的就是‘晋韵’,是正宗技法,和你们‘写意流’玩创新的是两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