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639下克上

更何况自土木堡之后,明军几乎已经丧失了和蒙古人野战的实力。

“来人,速速请李阁老他们过来议事。”

徐阶知道这个事儿不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之前想的是让兵部拿主意,内阁再商议,现在看来兵部办法不多,那就只能先内阁商议一下。

因为山西的事儿,当晚徐阶也向门下暗示,对郭朴那边的动作缓缓,大战将起之时,若是还挑动朝堂围攻阁臣不妥。

针对郭朴的弹劾奏疏虽然减少,可是言官们私下里还是不算搜罗所谓的罪证,时不时都有一封奏疏被送入宫中,不过总算让郭朴可以喘上一口气了。

不过魏广德可不管这些以水患的名义,先调工科右给事中吴时来出京巡视各地处理水患,在魏广德想来,等协助朱衡治水有了成绩,就直接把人丢到地方去做知府或者什么官。

这个事儿,从去年起就是由他在做,所以奏疏很容易就得到了内阁的支持,吴时来出了外差,不过在魏广德想把礼科给事中张卤外调地方的时候,似乎就引起了徐阶的警觉,直接在内阁票拟上反对他的奏疏。

徐阶给出的理由是张卤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执政地方经验不足,宜留任给事中一职,寻机转六部后再下放地方。

魏广德是打算让张卤以按察司佥事出任一省提学官,这样品级就可以定为正五品。

提学官当时称提调学校官,是分巡道的一种,属于差遣官性质。

各行政区设一名,南、北直隶委派监察御史一名兼职,地方各省由按察司的副使、佥事担任。

提学官全面负责一省的学政,包括科举考试和学校一切政务。

此外,还有监督地方官提调学校的职责,但不理钱粮刑名之政。

张卤是从七品给事中,一下子跨越到正五品清流官职上,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饼,只是可惜被徐阶识破。

魏广德得到陈以勤传递过来的消息时还在暗自懊恼,因为只要人外放出去,魏广德就有本事把张卤一辈子按在提学官这个职位上,最多到死升到按察司副使,以四品官身致仕。

科举上,要找出错漏来实在太好操作了。

魏广德就是科举之路上跌跌撞撞考下来的,他运气是好,可也听到不少同学对于考试的抱怨,特别是院试这一关口。

而院试也正是提学官全面负责的科举考试,其中猫腻多多。

就好比他的那两位同乡,曾元述和曾元睿两兄弟,在魏广德过会试后就过了院试,成为大明朝的秀才,不过之后数年冲击乡试则是屡屡落第。

曾元述是自己考上的秀才,就不多说了,可曾元睿聪慧比曾元述可强多了,院试两次不过,直到曾元述带着兄弟拜会了江西提学大人后,第二年院试就顺利上岸。

到现在,这两兄弟还在为乡试而拼搏。

不过曾元述给他来过信,等他拿下举人功名后就参加两次会试,若是不中就要魏广德给他安排个好地方,他要以举人身份做官去。

对此,魏广德自无不可,只要不是想用秀才身份做官就成,那难度有点高。

明初的时候,秀才做官很容易,可国朝到现在已经没有秀才做官的情况了,就算是举人,空间也是不大,只能先从一县教谕做起。

魏广德想把那帮人送去做提学官,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真要弄他们,只需要查院试成绩就行,魏广德可不信这帮人去了地方不偷腥。

可惜,第二次出手就被徐阶发觉了。

魏广德总结了一下教训,觉得应该是自己才心急了。

这样的事儿,最好是地方上有空缺出来,需要朝廷急补的时候才提出来。

自己主动上奏,肯定会引起别人注意。

咂咂嘴,魏广德只能把拟好的名单收起来,等待时机再出手。

至于山西那边的危机,内阁和兵部连续进行了数次商议,最后也只是下文让延绥、宁夏二镇集结人马,随时支援山西镇,同时宣府和大同也做同样的事儿。

毕竟,京师的安全始终都要放在第一位。

俺答汗虽然有意攻打山西,可谁知道会是什么时候发动。

别你在山西周围秣兵历马,人家转头又去辽阳打草谷。

攻守之间,攻方始终都占据主动位置,而防守一方则是处于被动。

陈以勤找过魏广德出主意,不过魏广德也没什么好办法。

马芳、俞大猷出塞,都是偷袭战,他们也不敢带着宣府的那点骑兵去和俺答汗的大军野战,那是取死之道。

这种情况下,别说魏广德本身就不是什么军事天才,就算是,其实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不过就是在这个时候,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乞养母归。

月前,葛守礼上奏请停“一条鞭法”后,隆庆皇帝考虑两日,又召集内阁阁臣和葛守礼御前奏对,虽然张居正强烈反对停罢一事,可南北差别巨大,正如葛守礼所说,“一条鞭法”似更适合在南方各地实行,而北方则因为土地被皇室、勋贵大量兼并,实施起来阻力甚大。

隆庆皇帝在知道阻力来源后,也一时沉默了。

朝廷缺银子,用“一条鞭法”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可户部尚书都反对此法,他还能怎么做?

隆庆皇帝不由得想起当初严嵩倒台时,取代鄢懋卿的那位巡盐御史干出的荒唐事,以拨乱反正的名义革除了鄢懋卿设计的,可为朝廷增加盐税收入之法,让朝廷一年因此少收入巨额税银。

当初魏广德在说起此事时的态度,隆庆皇帝还记忆犹新。

虽然很不想同意,可话已经说到这里,反对者可都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

隆庆皇帝在短暂考虑后,终于还是点头,同意了葛守礼的奏事,停罢一条鞭法征收赋役。

不过在内心里,隆庆皇帝也给葛守礼打上了不称职的标签。

按照魏广德给他灌输的逻辑,如果是礼部尚书反对此法是合适的,因为“有违祖制”,可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法子,作为户部尚书是不应该反对的,不仅不能反对,反而要积极支持才是。

显然,葛守礼不是这样的人。

朝廷停罢“一条鞭法”消息传出后,户部内部官员意见很大,特别是江南清吏司的郎中,主事们意见犹大。

上次高拱一事本就让徐阶不满,这次终于找到机会,在徐阶暗中扶持下,一场下克上的风波在户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