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大宋世祖 > 第十七章 东海郡守刘汲(一)

第十七章 东海郡守刘汲(一)

第二位一对一面谈的是浙东布政使刘汲。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稜今属四川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先授合州司理、武信军推官,后改宣德郎、知开封府鄢陵县。

再迁任潞州右州丞、蒲州左知州、沧州知州。在任上政绩卓然,尤其是对佛刹道观进行了严厉打击,佛祖三清一块得罪。后来在平辽战事中,任沧州知州,转运辎重、组织乡兵、巡戒边境,得了前敌指挥部多次表彰。

循功迁任浙东左布政副使,今年年初,郡守丁忧守制,他就暂护郡守一职。

赵似在心里把刘汲的履历默背了一遍,同时上下打量着他。

他跟宗泽有点像,刚直不阿,但是少了几分迂腐之气,多了几分如张叔夜的刚毅。

“直夫,你前天在会议室里提及的改稻为桑,愈演愈烈,已经危及到浙东粮食周全,这事不是小事,今天你当着朕的面,详细说一说。”

“是陛下。”刘汲非常沉得住气,缓缓地说道。

“自从陛下把振兴实业、广开商贸定为国策后,海外商贾对浙东丝绸的需求,一年高过一年。尤其是开通泰西、大食、波斯的直通海路后,价格翻了一倍。丝绸商人便许下重利,求购丝茧。”

“浙东百姓图这暴利,纷纷改稻为桑。以前浙东是产粮大郡,可是从天启七年开始,粮产量一年比一年少。到今年,预计会比天启七年减少五分之二。”

刘汲越说越激动,“陛下,民以食为天。此前浙东少粮,多是商贾从海外诸地贩运粮食过来补充,当地官庶士绅们也习以为常,觉得改稻为桑,多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臣担心,万一海外诸地欠收,收不到粮食,又或者海路因为天灾人祸被堵塞了。”

“陛下,粮食是百姓们天天要吃的,只要某县缺那么一两天,就会引起一县惊慌。一县慌,则可能一州慌,一州慌就能蔓延到全郡。人人都怕缺粮,人人都去抢粮食。可是海外或外郡的粮食一时半会也难以调运过来,臣担心,会酿成一场民乱。”

赵似点了点头,“直夫的担心,朕理解。粮食缺一成,不是涨价一成、两成那么简单,而是要涨到一成的人吃不上粮食为止。一成的人忍饥挨饿,他们不会坐以待毙的,到时候什么乱子都可能出现。”

刘汲惊诧不已,觉得这番话匪夷所思。可是仔细一想,却非常有道理。粮食跟棉布、白糖之类的完全不同,衣服旧了,忍一忍还能继续穿;十天半月不吃糖,也不会死人。可是几天不吃饭,真的会死人。

“直夫,你们浙东发现问题了,有没有想过怎么去解决问题?”

“回陛下的话,臣与布政司诸同僚商议过,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布政司行文,制定丝茧收购价上限,超出者视为扰乱市场,定要严办;二,疏通两江、两淮、两湖到浙东的丝茧通路;三,布政司向度支部和尚书省行文,减免外郡输入浙东丝茧的物产税和交易税...”

赵似赞许地点点头。

“嗯,你们这是鼓励外郡的丝茧输入到浙东。只要供应充足,浙东丝茧收购价格就会降低。丝茧价格下来了,改稻为桑也就无利可图了。”

“不过第一条不要搞,你压制浙东的丝茧收购价,外郡运过来的丝茧无利可图,不会来的。到时候海商所需的丝茧数量达不到,价格还得往上涨,改稻为桑还要越演越烈。”

刘汲一想,是啊,好像是这么回事。

“臣遵旨。”

“直夫,臣记得东海郡,官办的浙东粮油总社掌握着最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