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三百六十一章玉不为鼎

第三百六十一章玉不为鼎

“这东西有铭文吧?别的我认不出来,但是上面的这三个字是周天子吧?”

“对,我也认识这三个字,后面十几个字不认识。”张继勇道。

陈文哲看向玉鼎的另外一只耳朵,上面也有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跟另外一只耳朵上的字一模一样,最主要的是他认识。

其实不是什么周天子,而是:周天之候,通乎昼夜;八卦居中,不速而化。

这句话出自《道枢》,宋代的作品。

可是,这件玉鼎的制式,好像是仿西周的。

这书,看过玄幻仙侠小说的,都应该了解一些其中的内容。

这本《道枢》,是宋代曾慥编集。

共有四十二卷,一百零八篇。

书名取自《庄子·齐物论》,全书将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等列为专篇,并举各家说法。

是不是很熟悉?小说中的很多设定,都是出自这里的,当然,其他道教典级之中,也有相似的记载。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道枢》出自宋代,而宋代有一位大书法家米芾曾经说过:玉不为鼎。

好像还要一句是陶不为什么来,或者是陶不能铸,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陶瓷没法铸造,玉石不能做鼎。

当然,不是真不能做,而是太麻烦,很难做成。

这一点看看历代一来流传下来的玉器,就知道了。

贯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青铜鼎在中国的文物史上出土较多,堪称众所周知。

然而玉鼎从夏、商、周到明清,从故宫博物院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民间的收藏到流失海外的国宝,玉鼎的身影堪称寥寥无几。

现在保留下来的玉鼎,也多是明清时候的作品,汉代和战国的玉鼎,堪称了无踪影。

至于之后的宋代,更是不会制作玉鼎,因为战国和汉代以后,鼎这种东西就不流行了。

只是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才出现了大量玉鼎,这是为什么?

因为乾隆时期,已经从西方引进了现代加工玉石的工具,这样挖起玉来,才变得简单、方便。

清代之前,为什么没有玉鼎?就是因为工具不行,制作不方便,太过费工。

还有,这件玉鼎的铭文刻录的也不对。

古代的鼎,不管是陶鼎还是青铜鼎,要是刻录铭文,都是在耳朵之下,绝对不会刻在耳朵上。

而且就算刻在耳朵上,两只耳朵上的铭文也不会一样,因为鼎上的铭文是记事的,可不是装饰。

这件东西应该是后仿的,连清仿都不是。

清仿,一般都是乾隆仿制,上面一般会留下乾隆仿古的字样。

在清代,慈禧号称珍珠饕餮,还很喜欢收集翡翠。

而乾隆就是玉痴,他在位期间,除了喜欢收藏字画,并在字画上不停盖章之外,就是喜欢玉石。

没办法,这是他的功绩,当年为了安定西域,他的大军平扫整个西部地区之后,打通了和田玉的进货渠道,加上有了更好用的工具,这才让清代玉器达到最为繁盛的阶段。

清宫仿古玉器,向来有“造化钟神秀”之誉,基本为宫中造办处制作。

很显然,这一件不管看哪一方面,都不对,但是,这件东西看着太漂亮了。

要不是因为这个,陈文哲哪里会看这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