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革清 > 第383章 西安之变(一)

第383章 西安之变(一)

河北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弘昼才得知了大将军巴赛十万清军的结局。在山海关的满清文武们都傻了眼,刘统勋刘中堂只觉得五雷轰顶般呆立原地。他想说点什么,只觉得胸口里心跳的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哪里还能有什么想法。

弘昼也呆呆坐在主位上,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在此,突然有官员大声喊道:“是不是弄错了!或许是贼军传来的假消息!”

不少文武精神一震,是的,的确有这样的可能。当即就有人喊道:“请皇上下旨再查看!”

对于这样的请求,不少文武官员跟着喊起来,言语间都是绝不相信的意思。

这样的话听在刘统勋耳朵里,大概就是这帮官员承受不住这样的噩耗,已经开始有些失了智。不知怎么的,刘统勋觉得心跳也降下来啦,自己也恢复了点起码的思考能力。

脑子好使之后,思考对刘统勋并不算难。当下局面的确危急,看着朝堂上那些官员,刘统勋心中突然生出些警惕。就在刘统勋感觉警惕之时,却见弘昼猛的一拍桌案,指着几名官员喝道:“把岚桂和他同党都抓起来!”

在大帐里的卫兵还都是朝廷的亲卫,抓人的时候倒是一点不含糊。呼啦涌上来就开始抓人,那些被抓的竟然没有跪地高呼冤枉。反倒是奋力反抗。甚至有人扑向弘昼,意图将弘昼给抓住。

刘统勋此时虽然激动,心中却还镇定。果然,盛京那些人就是靠不住啊!此次逃回来报信的人,经过稍稍查看,就发现他们中起码有七成都是原本盛京朝廷的人。

刘统勋听说了这些,心里面就如同扎了根刺般的难受。可人家好歹也是满人,轮不到汉人说三道四。此时眼见这些人竟然在弘昼下令擒拿之时拼命反抗,那定然是有了异心

不好!刘统勋心中暗叫。不等刘统勋发话,就听外面一阵大乱,爆炸的轰响在好几处响起。侍卫已经制住了几人,文武官员们则拼命的护在弘昼身前。弘昼没有一点的恐慌,他气恼的起身大骂道:“去看看那些盛京的狗崽子是不是跑了!”

刘统勋原本就挺认同弘昼。这让皇帝性子轻佻,很多时候非常不招人待见,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又格外的敏锐。虽然事情如此突然,弘昼竟然猜出了个大概呢。

不少人跑出去了,没多久又跑回来禀报。那些被监视的盛京狗贼果然炸开了关口,逃出山海关北,继续向北逃走。

焦急的讲述完发生的事情,武将焦急的问道:“皇上,要不要追!”

弘昼摇摇头,“不追了,撤兵!”

“回盛京?”武将看着不过脑子的答道。

弘昼脸色中都是不待见,却没有因此说出难听话,他只是答道:“回西安。”

即便反应如此迅速,弘昼的人马在进入满洲和蒙古交界处之时,依旧遭到了盛京人马的追击。此时弘昼手里只剩下了不到一万的人马,盛京人马都是骑兵,有七八千之多。好在弘昼这边撤退果断,等盛京人马追上来,也能勉强抵挡。直到康熙的女婿蒙古策零亲王率军前来接应,这才算是摆脱了盛京人马。

弘昼马不停蹄的率军回西安,将这些随行文武弄得苦不堪言。好在蒙古这边虽然是七月天,起码没有那么热。只是太晒。不少人被晒的头开始脱皮。

等七月底,弘昼率军赶回到西安。就在入城之时,弘昼一只仿佛没有表情的脸抽动起来。他下令让清军停住,摆起了香烛纸马。当弘昼向着河北方向跪倒之时,已经是泪流满面。

文武官员们见到皇上哭泣着跪拜,也跟着跪倒,半真半假的嚎啕大哭。

这帮高层们或许真心或许假意,士兵们在军官们严令下跪倒。听到有人哭,呆滞的神色却逐渐有了点缓解。

一路上军中执行的乃是最严格的军令。耳语者斩。哭泣者斩。残酷的军令与可怕的行军,把这些清军折磨成了麻木状态。

此时好不容易见到哭泣不会被杀。也不管弘昼到底祭拜的是谁,更不在乎官员们哭的是谁。在巨大的痛苦中,士兵们跟着一起放声大哭。

也就在差不多此时,在河南府城外,几队清军们也已经指着城头大骂,“你等若是再不开城,我们就要把你们这洛阳城平了!”

城上的清军眼见城下这些清军手里还是没什么兵器,只有点石头木棍,就在城头大骂:“你们这些逆贼,到时候谁死还不知道。等朝廷人马赶到,你们才是要死定了!”

城下清军又骂了一阵,眼见洛阳城的守军还真的不怕,便没了之前的气势。可此时已经炸营,一众清军也知道等官军赶来,自己等人果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当即就有人喊道:“俺们要走了!”接着转身就走。

有些清军是跟着走了,有些清军还是不依不饶,想冲进洛阳城去。最终在城头守军的严密防守下依旧没什么办法,就招呼着同伴去附近的村里破几个大户,先捞一笔再说。

华夏军是直到了7月底才听说了洛阳附近的事情,带信过来的还是翻山越岭绕过虎牢关的被释放清军俘虏带回来的消息。

原来河南战役打完之后俘虏了七万清军,华夏军不虐待俘虏,自然也不会处决俘虏。就把他们给放了。

清军们个人财物虽然没有被搜刮,却也没了兵器。八旗军们的甲胄也都剥下,只穿着布衣。

看得出,接收这几万俘虏的满清虎牢关守军可一点都没有感恩戴德,甚至有押送俘虏的华夏军官兵听那些守军骂骂咧咧,“送回来干什么,还不直接杀了!”

这些曾经给华夏军带来巨烦的清军俘虏们到了洛阳,八旗军就被接入城内,汉人就在城外晒太阳。

虽说七月流火,这个七月可不是西历七月,而是阴历七月。流火也不是指天日热的仿佛火从天下流下来。这里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火”是指“大火星”中国古人称之为“心宿二”。“流”的意思是“西沉”。每年夏末秋初大火星的位置就会逐渐降向夜空的西边。所以,“七月流火”不是说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到了日渐转凉的时节。

城外干燥,缺水。洛水也是黄河的一部分,这时代自然环境破坏的严重,河水里面混杂大量泥沙。更不用说便是泥沙不严重,大河也不是什么取水的好所在。

最后干渴,饥饿。早就因为自己的未来而恐惧的降兵们突然就炸营了。可炸营了也没啥用,看得出洛阳城内早就考虑到这种可能。

眼见得罪了朝廷,自己又被如此对待。一些降兵索性又转回来投降了华夏朝廷。

从华夏军的观点,这帮降兵也不是啥好东西。而且清军与华夏军不同,华夏军采取征兵制,就是任何成年男性,都有从军的义务。之后从中选拔出适合当兵的人。

这些士兵年龄在1820岁,身体健康,家世清白。属于妥妥的良家子。华夏军从上到下都坚信,华夏军到现在为止的良好军纪,固然是因为军中的纪律与管理严格。良家子们的出身也决定了他们就是厌恶各种军队暴行恶性。毕竟军队胡作非为,最遭殃的莫过于这些良家子的家庭。

眼见这帮军户出身的清军一个个骨子里都有着一股子戾气,而且投奔华夏军的理由不过是因为他们哗变后担心被杀,这才投奔过来。就全部不想接受这些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