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历史军事 > 沙漠佣兵之王 > 第757章 准备工作

第757章 准备工作

元峥这去南方,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够回来的。

再说了,他这一走,还担心着后金休整了一年多,从草原上再打进来。

就算他们打不进京城,破坏了自己好不容易在北方恢复起来的这一点元气也是不是好的。

因此元峥要主动出击,狠狠打击一下后金,要像上一次那样,一次打击,让他不敢向南看。

实际上元峥多虑了,自己去年他在山海关把多尔滚手下的七万精锐烧死之后。

后金就一直没有恢复过来。

后金执行的八旗制度,多尔滚虽然是摄政王,原本权力来的就血腥。

各旗旗主也都是摄着鼻子认下了他这个摄政王的。

他一次葬送了几万精锐,基本上是把自己手下精锐丧失殆尽。

手下没有兵,说话就不硬。

各个旗主有想法,后金统治下的那些蒙古部落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看到了后金手下精锐丧失许多,这个时候。

这些蒙古部落里面,不少人都想起了曾经的黄金家族荣光。

纷纷开始脱离后金,自己扯杆子,立旗子。

他们都是看到后金是从一个小小部落打出来的。

自己这些部落也是可以做到这样的。

整个草原上的战火纷飞。

多尔滚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直接从其他旗里面强划了不少士兵过来。

又大力在那些抢掠来的汉人中间招募新兵。

美其名曰:大家都是一家人。

这是范文程最喜欢见到的事情:他一直在努力劝说多尔滚,一定要把汉人拢络过去。

因为汉人的数量太多了。

想要抢夺中原,没有汉人的帮助是不可能的。

这一回,多尔滚在受到重挫后,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一年多来,他这个旗根本没有无兵可派,也无法出去作战。

倒是其余的各旗,一直在草原上面征战不休。

作战意味着能够抢到更多的人口和牲口,还有女人、财宝。

但是他们这些后金人却也同样会受伤,会战死。

那些不愿意接受汉八旗的旗主们,手上的实力越打越低。

部落里面的钱财倒是越来越多。

以往这些金人把蒙古部落打下来,都是会把那些能够打仗的人,全部收编过来。

现在因为这些蒙古人也会叛变了,他们不再互相信任。

因此只要打一个部落,就把部落里面的男人,超过车轮高的全都杀掉。

只留下女人和没有车轮高的小孩子。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本来就不通畅,上次大战过后,明朝加强了对草原上面物资的管理。

对面也加强了信息的封锁。

元峥根本不知道草原上面发生了什么。

现在他不管对面发生了什么,他只想到了自己要做什么。

这一次,元峥要把大明朝的整个北方防线,向前推进一步,

辽宁、锦州他都是要抢回来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元峥已经下令在四川的队伍开始撤军回京,

整个四川的防御全部交给秦良玉了。

现在张献忠的队伍有组织的已经被消灭完了。

就算是有残存的也都跑进深山老林里面去。

秦良玉动用四川本地官兵已经完全能够保护好的。

有了这样的实力,元峥这才决定撤军回来的。

对于中原的剿匪行动,元峥是一点也没有放松。

整个中原大地上,元峥的计划是:至少要等到各地的百姓能够生活得下去的时候,才把大军撤走。

最近这一年里面,他是不准备撤军的。

只是现在元峥手里的骑兵只有一万,真正精锐还是只有三千,另外有二万能够骑兵的步兵。

他们是可以骑着马赶路,却不能够马上作战的。

真正的骑兵,必须要会射箭的,骑射的由来就是这么来的。

不会射箭的,根本不配为骑兵。

元峥现在就是要想办法把这二万步兵变成骑兵。

方法当然有,那就是给这些步兵全部换上新式的步枪。

开枪当然容易训练的,至少比练习射箭来得快。

对于枪械研究所里面最新式的大炮,虽然它们还是非常笨重,但是元峥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就是给这些大炮,仿照后世那些装甲车、坦克一样,给它们配备专门的运输车。

这种车底盘很底,车轮特意做得很宽,这样来降低车轮的压强。

大炮问题解决了,现在元峥要解决的就是步枪装备问题。

这些枪械在元峥的催促下,已经开始大量生产,也在京师的队伍里面进行了一个营的小规模试用。

这些日子里面,元峥天天都跟在这个营里面。

对那些士兵们进行培训,这些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就会是教官,培训大队伍的。

好在这些士兵们,虽然对现代武器不熟悉,但是他们对鸟铳却还是用过的。

元峥开始对这些人进行最基本的训练。

从武器的分解接合开始,一直讲解到瞄准射击。

日子过得飞快,元峥回京三个月后,两支派到四川去的队伍,也回来了。

这批人一回来,立刻就开始接受换装,换武器的训练。

新式武器跟旧武器有了许多的不同。

新武器需要新式背带,用来携带弹药。

并且还需要新的指挥方法。

为此元峥操碎了心。

好在经过这一年多日子的扫盲,元峥的队伍里面,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已经识字。

元峥发下去的枪械使用手册,这些士兵们都还能够看得懂。

至于元峥写出来的战争指挥艺术,也已经发到班长以上的军官手里。

元峥让那些军官们,有空就多学习。

他自己亲自对所有连以上的军官进行讲课。

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人,早些明白现代战争,跟以前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情了。

元峥这些日子都是在军营里面度过的。

朝廷里面的政务,他完全没有管理了。

不过在朝里有了三个跟他一样想法的官员,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每在休沐时期都会到元峥这里来汇报一下情况。

交流一下朝廷接下来的需要做的工作。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宰相真正要做的事情可多可少。

元峥这个时候才明白了,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可以一个躲在后宫里面做了三十年的木匠,整个帝国还是正常在运作。

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做的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只要不遇到天灾人祸,是基本不会跟官府打交道。

那些人交税纳粮,都是有里长代办了的。

现在朝廷只是在元峥的要求下,加强了对商品的征税。

全国统一的加税,并且是全国统一的税额。

从商品出产地征税一次,然后商品在国内运输途中就不再交纳税收了。

只在出售地,按照售价继续交纳一次税收。

只出售一次,就需要交税一次。

这就让朝廷里面今年的税银大幅度上升。

也让朝廷里面的这些官员们,第一次感觉到朝廷真的开始中兴了。

并且现在元峥已经命令各地总兵,各回各自的驻地。

对每个总兵手下的士兵数量进行了大裁剪。

只有他自己手里的军队,一个也没有少下去。

但是元峥手下的那些士兵,大多数时候都在中原大地上流动。

他们的补给就各地就地供应,然后从各地应该给朝廷上交的粮、银中间扣除。

这也让各地总兵、巡抚高兴不已。

本地供应朝廷士兵,可以减少自己这些地方的负担。

大大减少负担了。因为不用长途运送,在这个时代,长途运输粮食,如果走陆路的话,行程稍稍远上一些,出发时候的一百斤粮食,到达目的地时候,怕只剩下十斤了。

现在不需要长途运送,当地既可以减少补贴这部分损耗,又可以减少民役的征发。

经过元峥这样的改变,朝廷整个军队的消耗大幅度地减少,不足去年的一半。

这才是让所有文官们最高兴的事情。

元峥就这么慢慢地训练自己的队伍。

等到他觉得时机合适的时候,就要开始出兵了。

元峥在准备出兵之前,特别在京城北面进行了一次的现代化的实弹演习。

这一次他是特别请了崇祯皇帝前来参加,却是不许一位朝廷文官前来参加。

元峥这是怕那些文官们,见到了自己队伍的演习之后,诗兴大发。

写出文章到处宣扬,现在元峥是要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和装备进行保密的。

崇祯跟着元峥站在二十多米的高台上,看着下面站得整齐划一的军队。

心情澎湃,什么时候自己见到过这样的队伍?

崇祯眼尖,一眼就看了来了,脚下的这支队伍,没有刀、枪、没有盾牌,也没有弓箭。

他心里有些疑惑,不过却没有说出来。

他倒是看到个士兵手里都拿着一只鸟铳。

这鸟铳跟宰相他们当初拿着的有些像。

崇祯还在那些队伍里面,看见了一门一门的大炮。

只是粗粗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门。

他指着那些大炮:“元相!那些炮都放在车上,这是要运走的吗?”

元峥点头承认:“今后这些队伍走到哪儿,这些炮就跟着到哪儿。”

崇祯指着那些士兵手里的枪问道:“这些士兵们只用枪,会不会太危险了?”

他没有特别说出来,用枪遇到大雨的时候,可是没有还手之力的。

因为大雨会打湿火药,也会让火捻子不容易点燃火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