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泡泡中文
泡泡中文Paozw.com
泡泡中文 > 综合其他 > 医院六十年见闻 > 1.只争朝夕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我国西南某大城市郊区,荒芜的山坡、坟地上,新建了一所医学院,目的是要解决西南地区,严重缺医少药的困境,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的精神。  在紧靠修建医学院的附近,原国民政府的破旧军营处,又修建了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以方便毕业的医科、护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学习更重要的临床医护知识。  那时,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到处都有一种只争朝夕的风气。所有新建的工厂、农场、牧场、学校、商场、公路、铁路……只要初具规模,能够部分投入使用,就要边投产,边继续建设、完善。  国家的一切建设,都要严格执行“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方针。所有生产用房是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部根据生产需要设计新建,百年大计,质量必须保证。  职工的宿舍、食堂、澡堂、厕所、运动场等生活用房、用地,能利用旧的,就利用旧的,没有可利用的,就尽可能简化修建,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全国人民经过轰轰烈烈的,“□□、五反”的深刻教育,都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  那时的人,都十分听各级领导的话,在工作上是拼命干,相互鼓励,要争当劳动模范,上□□去见心中的红太阳,伟大领袖□□;而在生活上,谁最能吃苦耐劳,谁就最光荣。只要粗茶淡饭,勉强能吃饱;破旧衣衫,能遮体保暖,就可以了。  那时虽已从供给制(由国家按不同级别提供吃穿用住及小量零用钱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改为薪金制,职工的工资仍普遍较低,多数人仅够维持温饱,把“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住高楼大厦,享受生活”,看成是资产阶级思想。  为防微杜渐,对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人,是要严历批判的。一旦遭到批判,就再难抬起头来,融入人民群众的大家庭。  当学院初具规模时,即开始招收学生。  因解放初期,有许多青年学生参加了解放军、参加了土改征粮,参加了接管旧政权、银行等等,特别是一九五零年十二月,全国各地大量在校青年学生,响应抗美援朝,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号召,纷纷投笔从戎,使生源严重不足,不得不动员已工作的一些基层干部,复员士兵去报考,考试成绩也不可能像解放前,一定要达到某种水平才录取。  在解放前,能上大学的,多数是有钱人家的子弟。解放后,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特别是工农兵学生,实行助学金,使许多工农子弟,能够跨进大学门坎,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